2.语言是最好的气质 现场报道新闻对播音员的语言有较高的要求。其一是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点误差,都会影响受众对新闻的理解。其二是简洁。现场报道中,新闻事件本身是支撑点,如果语言哆嗦,拖泥带水,这等于把事件本身最有价值的信息给掩盖起来了。其三是优美。播音员必须做到出口成章,逻辑性很强,能够突现重点,边播边评、夹叙夹议。这一点也正是体现播音员功底之处。其四是亲和力。镜头前的语言应该是悦耳的、生动的、鲜活的、符合人际交往规律的,采访或播报语言要精练、庄重;在车间、田间、家庭中,就可以选用生动、活泼的话题和语调;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语言节奏稍快,提问直冲要害。某台在香港回归的直播中,某播音员说“载着彭定康的汽车转了一圈,又转一圈”,在彭定康离开添马舰码头时播音员说,“现在从车上下来一个人,现在还不知道那个人是谁”。这些话都没有错但都不够准确,缺乏灵活性和预见性,缺少敏锐的分析和评述,这给播音员的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3.突显个性魅力和良好心态 播音员连接着电视(广播)与受众,要赢得观众的青睐应突显出个性魅力。比如凤凰台的播音员,整个群体在外形气质、举止谈吐等方面都有着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标志:吴小莉开朗大气,陈鲁豫流畅明快,窦文涛幽默机智,陈晓楠亲和细腻,曾子墨智慧犀利,也正是他们个性的突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当他们在突显个性魅力的同时,也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重大事件中处乱不惊,语气肯定、坚决,就是读错了、说错了也能马上坚决而准确地改正。现场播音员就应该具备这份稳重与成熟,随时随地都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重大灾难面前不过于伤心绝望,在激动人心的时刻,也不过于喜形于色,在最高领导人面前,在社会最弱势群体面前都要能保持一份常态和公允。 今天,电视新闻场报道发展成为电视“大放送”时代,播音员要不断地提升知识结构、优化画面形象,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电视新闻事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