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42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创建要避免这些“误区”!

如今,随着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不断加快,品牌农业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尤其公用品牌建设已成为很多区域农产品产业升级,做大做强、不断竞争突围的“杀手锏”,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多利润。然而也有不少地方,虽然认识到了公用品牌的利好,但在实际建设上却一直难以尽如人意,可以说,明明守着很好产品却仍旧原地打转,难以“突围”!公用品牌建设作为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其实有不少陷阱,一不小心就会掉到“坑”里,甚至崴了脚。这也是当前为什么不少地方在公用品牌建设上裹足不前的原因所在!那么,公共品牌建设“坑”都有哪些呢?北京方圆李明利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法/步骤
1

误区一、摸着石头过河当前,很多地方在公共品牌的建设上一直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也许有人会说,“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我在公共品牌建设上处于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怎么说是“坑”呢?的确,公共品牌的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谨慎、小心无可厚非,但如今信息共享时代,不懂得学习和借鉴,还在摸索尝试,将会错过大量的时间和市场机会! 这些年从国外到国内,从区域到品类,有很多品牌已经成功运作,总结积淀了不少经验,这些经验完全可以为其他品牌所用,缩短成功的时间。

2

误区二、重形象不重营销 当前,不少地方虽然也认识到了公用品牌的巨大带动效应,并积极推动公用品牌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只是一味的注重形象方面的打造,硬生生把公用品牌打造成了“面子”工程,重形象不重营销——这正是公用品牌建设的又一个“坑”。我在和一些领导探讨公用品牌打造的具体问题时,很多人反映是,我们已经做过标识和包装了,好像做好这个就做好品牌了。其实我在和其区域范围的企业沟通时,企业却大发牢骚,毫不买账,甚至有些说他们在“瞎搞”,企业根本不用公用品牌的标识和包装,形成两张皮现象,这已经违背了公用品牌的初衷了。

3

误区三、自嗨型建设法公用品牌建设的目的是提高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提高企业品牌的竞争力。公共品牌犹如舞台,在春晚舞台上,任何小角色可能都会出名,是因为春晚这个强大的品牌背书,而政府要做的就是打造这样的背书,有此背书,产业问题迎刃而解!当然有时自嗨的感觉也很好,但不能以自嗨为目的。自己看着爽,说的全是自己想听的话,或是领导想听的话,结果市场不买账,此为一大“坑”。所以,公用品牌建设决不是任性自嗨,自嗨不是在打造品牌,而是对当地资源的残酷破坏。只有找准目标,在科学营销策略的指导下,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打造出耀眼的、极具竞争力的公用品牌,从而让自己不断壮大,快速“突围”。如今,品牌农业在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已成为大势所趋,公共品牌建设也成为很多地区实现产业升级、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但作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公用品牌建设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一不小心就可能掉进“坑”里崴了脚。只有明确目标,科学谋划,把每一项策略都脚踏实地落到实处,把打造形象和注重营销充分结合起来,这样公用品牌建设才能事半功倍,也才能让公用品牌在市场更具竞争力!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