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孩子熟悉计算的过程 大多数计算错误都有一个现象,孩子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算错了,所以尽管他也验算,但很难发现自己题目中的错误。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求孩子有意识的去观察题目的特征,及运算过程的规律,掌握了算理,就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要边算边检查 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往往都会在计算的过程中就能检查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等到完全算完一道题后再检查。对于计算步骤在两步以上的题目,如果第一步就错了,那第二步也会跟着错下去。所以应该让孩子边计算边检查,做一道对一道,比做很多题却不知道对不对有意义。
做题目尽量一次做对,提高计算的信心 平时完成作业时,如果孩子经常将简单的题做错,家长和老师可能会认为这不是问题。但要知道,考试中出现的问题,都来自平时的表现。所以,平时的计算中就要训练学生一次将题目做对,以提高学生对解题的信心,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考试前复习做错的题 对于经常出错的题,要引导孩子去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么会错,当时是怎么想的。只有孩子对错题印象深刻了,才会在下次做题的时候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
检查题目时尽量用笔算 小学生在计算时出错原因可能很简单,比如一句乘法口诀记错了,这时可以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列出乘法口诀,再去计算这道题,虽然这样做会费些时间,但会培养孩子的认真和细心。同时这也会反映做题的思路,方便检查计算中的问题。
书写习惯也会影响计算的正确性 有些学生书写潦草,虽然这样可以省不少时间,但写出来的数可能就即像这个又像那个,对于下一步计算就会造成影响。所以书写认真不仅仅是要让人看清楚,还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考试时的心态和情绪也很重要 每到考试,家长的叮嘱、老师的要求都会让孩子高度紧张,这很容易让孩子发挥失常。如果家长能在考试前耐心和孩子谈心,缓解孩子对考试的压力,让孩子的情绪平缓下来,也会提高孩子解题的正确性的。
检查错误也有一定的技巧 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计算完后要验算检查,很多学生把每道题重新看一遍,相当于把试卷答两遍。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题,可能用来检验的方法有很多,一定要多教给孩子一些检验的方法,鼓励孩子运用这些方法,对于提高解题的正确性是有帮助的。
经验本人原创,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