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便后有鲜红色血,或排鲜红色血便,一般不伴剧烈腹痛的病人,应挂肛肠外科。 ·普通外科:便鲜血,伴剧烈腹痛甚至休克的病人,应挂普通外科。
·肠道门诊:急性起病,排脓血样便的病人,应挂肠道门诊。
·消化内科:排黑便、暗红色血便,或有慢性结肠炎史,经常排鲜红色血便的病人,应挂消化内科。
·血液科:便血伴有全身出血倾向者,应挂血液科进一步检查。
·肾内科:原有肾炎史,又出现血便者,应挂肾内科。
·传染科:便血出现在发热之后,并有疫区生活史的病人,应挂传染科。
轻微便血的诊断方法 (1)溃疡性结肠炎需先排除细菌性痢疾、阿迷巴性结肠炎等病因明确的结肠炎。 (2)具有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粘液、脓液等典型的临床表现,至少有结肠镜'X光线'的特征性改变中的一项。 (3)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有典型结肠镜或X光表现或粘膜活检组织学表现。
1、忌不问年龄与性别 成年人便血多是内痔、肛裂、炎性肠病等,内痔出血男性多见, 肛裂出血则多见于年轻妇女和便秘患者。儿童便血多为直肠息肉、肠套叠。家族性息肉病多于青春期发病,多为粘液血便。中老年便血则要排除结直肠癌及结肠憩室的可能。
2、忌不分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 内痔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肛裂则是血附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出血量少,如出血较多,血液在肠腔内贮留,排出时可呈黑色、暗红色或有血块。
3、忌不问便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内痔、肛裂常在大便后出血;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憩室、阿米巴痢疾、结肠息肉病等常呈反复、间歇性少量便血;中晚期结肠直肠癌可为持续性少量便血。上述病变的便血一般起病均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急性细菌性痢疾、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等便血起病均较急。
4、忌不考虑伴发症状 如痢疾、直肠炎症、直肠癌等便血常伴有肛门下坠、里急后重;内痔、息肉便血则无肛门疼痛;肛裂则伴有肛门疼痛及便秘;肛门直肠损伤造成的便血在近期有注射或手术病史;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常伴腹泻、左下腹隐痛;出血性坏死性结肠炎、肠套叠伴有剧烈的腹痛;细菌性痢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阿米巴肠病多起病急,伴有发热、腹痛。
女性便血的诊断误区 (1)子宫发育不良、位置不正或畸形等病变,就可能造成错经。 (2)祖国医学有出走于大肠,经血错行或“经前便血”、“瞎经”之说。 (3)脾虚不能统血,肝虚不能藏血,肾虚摄纳无权,胞宫之血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