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司机都会提到“热车”这件事,但毫无疑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售的汽车已经不需要这一步骤了,而且原地热车时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远远高于正常驾驶,所以我也是不赞同原地热车的。 热车之后,在上车伊始爱车就可以以100%的活力运作,但原地热车时消耗的燃料、产生的污染也不容忽视,除此之外,热车时发动机以800左右的怠速在运转,而如果我们轻柔起步,以不超过2000的转速开到爱车水温正常,其实对于发动机的磨损也不比原地热车大多少。
很多年轻的小伙伴都是急性子,在马路上就是要不断的超越别人,在水温正常时,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刚起步时,汽车水温还很低的时候,整车的油液还处在循环的伊始,此时润滑油对于发动机的润滑还很不充分,给予拉高转速提升车速,无异于在“竭泽而渔”,为发动机埋下磨损的隐患。 起步时宜保持低转速行驶一段时间,待冷却液的温度上升后,整车的油液都达到理想工作温度,再激烈驾驶,此时既降低了磨损,动力的输出也会变得更顺畅些。
很多怕冷的“小伙伴”,在家靠暖气或者空调,钻进车刚点火,就急不可待的打开了暖气,恨不得,一下子把车内温度提高到20度。 暖气别急着开。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以宝马的“高科技”功能——进气格栅主动关闭为例,宝马部分车型在水温未达到工作温度时,会主动关闭车前的进气格栅(也就是两个大鼻孔),加速冷却液的温度上升,使全车尽快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一则省油,二则减少排放,降低污染。 咱们平民百姓小屌丝,自然不是人人买得起BMW的,进气格栅关闭这事,咱也不去想了。因为汽车的暖气其实来源于冷却液对发动机降温所带走的热量。所以此时如果急不可耐的打开暖气开关,那无异于在抢夺发动机拿点可怜的热量,不说延迟了水温上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刚开始暖气吹出的温度也就那么10来度,不光不暖和,而且吹在身上还冷飕飕的。 此时憋一憋,在水温正常后再开启暖气,才是最舒服的。
现在的空气质量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爱车在经过一夜休息后,往往第二天玻璃上都会粘上不少的尘埃,很多车友都习惯于在起步之前喷一喷玻璃水,洗掉挡风玻璃上的灰尘,这一点对于星座中的“五仁月饼”——处女座尤为明显,最受不了玻璃上的一点点脏东西。这在天气暖和的时候没什么大问题,但在冬天可能就会比较尴尬了,尤其是在温度降到冰点之后。 有些车友不注意在冬天更换玻璃水,用的还是普通的自来水勾兑的,往往早上玻璃水壶里已经结上了冰,起步前不用还好,因为玻璃水壶位于发动机舱内,很快就会融化,但在融化前喷玻璃水,玻璃水泵极有可能在冰冻的情况下损坏。 除此之外如果气温在-3°左右时,玻璃水壶由于熄火后发动机余热的原因,不一定会结冰,但前风挡的温度却在冰点以下,此时喷出的玻璃水,一遇到前风挡就好结成冰膜,由于玻璃水成雾状喷出,在前风挡上分布很细,结的冰牢固的很,此时暖气还没有多热,要不只能原地热车等暖气热量上来,吹化冰膜,要不就找热水手动擦,总之是麻烦就费力啊。 所以刚起步或者起步前不要急着喷玻璃水,如果玻璃特别脏,可以拿毛巾擦掉,不是特别脏的话,等发动机舱温度上升后在喷玻璃水,也可以提前换上防冻的玻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