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肌肉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组织、器官和细胞的重量减轻,体积缩小,功能低下,萎缩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多,以适应其营养水平低下的生存环境。面神经对面部肌肉的代谢有调节作用。当神经干受到损伤后,相应的组织由于失去神经的调节作用可发生面部肌肉萎缩。面肌萎缩亦称面肌抽搐或偏侧面肌痉挛症,是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有些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人多数在 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 。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方法/步骤
1
服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这些抗镇定抗癫痫药物只控制,而且长期服用副作用也很大,依赖性也比较强
2
A型肉毒毒素也只控制,一般打一针最长能控制一年,或半年到三个月,长间注射会产生抗药性,而且因A型肉毒毒素只麻痹面部的神经造成人为的面瘫,所以当时打完面肌痉挛会控制。但长时间注射的病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面瘫的症状
3
过去常用普鲁卡因、无水酒精或5%酚甘油等做茎乳孔处注射,以造成一时性神经纤维坏死变性,减少异常兴奋的传导,一次注射量为0.3~0.5ml,以达以出现轻度面瘫为度。剂量过大将产生永久性面瘫,剂量过少3~5个月后仍要复发。现已很少采用。
4
用射频套管针依上法刺入茎乳孔内,利用电偶原理,通过射电使神经纤维间产生热能,温度在65~70℃,在面神经功能监测仪监护下,控制温度使神经热凝变性,以减少传导异常冲动的神经纤维。术后同样要发生面瘫,在1~2年内的面瘫逐渐恢复过程中又会旧病复发,否则电热过度,痉挛虽可长期不发作,但但取而代之的是永久性面瘫。
5
中医治疗:如各种刺灸之法治疗本病,有效率一般在80%左右。如丛刺法,刺激面神经干法,浅刺皮部法及行气法等等。80年代以来,面肌痉挛的治疗始得到针灸界较广泛的重视。
6
外科手术治疗此病要比上述两种方法相对理想些,采纳的患者也会多些。但复发率也很高。利用蜂疗有一定疗效,但治疗过程较长。一般中枢镇静药、抑制剂和激素等均无显著疗效。
上一篇:法令纹太重怎么办
下一篇:门的品种该如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