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内心情感的灵敏指示器。俗话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不同的目光能折射出不同的内心世界。人们看到喜欢的事物,瞳孔会不自觉地变大;看到让人厌恶的事物,瞳孔会明显地缩小。讨厌某个人时,在谈话中会不自觉地避免目光接触;在交谈时,对方用眼睛看着别处或看着手表,明显不感兴趣,那么你最好停止说话;谈话中不要紧盯着对方的眼睛,会让对方感到压力甚至不快,而宜注视对方鼻子以下下巴以上部位。得体地运用目光会令你在人际交往中增光添彩。表达安慰时,目光充满了关切,给予鼓励时,目光充满了力量,汇报工作时,目光中蕴含着智慧。
面部表情透露喜怒哀乐嘴角翘起面颊上抬,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这是高兴的表情,假笑眼角没有皱纹的;嘴巴乃至鼻子的部位带着浅浅的笑意,笑容轻松,代表你被接纳认可了;眼睛向下看,脸转向旁边,则表示你被拒绝。达尔文在《人和动物感情的表达》中,也认为眼睛和嘴巴张大,眉毛上扬,表示惊愕;害羞会脸红;嘴唇紧闭、绷紧下颚、斜眼瞪视,表示防御敌对;迷惑或深思问题会皱眉或眯眼;一条眉毛扬起是怀疑,双眉扬起是惊讶。
身体姿势反映变化移动身体,把脚及整体身体移向对着门口,很可能是想结束会谈,最好停止谈话; 双手在胸前交叉表明疏远;摆手表示否认;双手外摊,表示无可奈何;缺乏自信、胆小害怕的人,往往手足无措、站立不安。身体姿势可以很好地表达好奇、疑惑、自我满足、欢迎、激动、暴怒、羞怯、做作等意义,要联系其他一系列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来确切把握其含义。
声音特质的加强削弱声音包括音色、音调、响度三种特性。人们借助于声音的轻重缓急自觉不自觉地表达自己错综复杂的思想和感情。言语速度快表示紧张、激动;上课时教师故意通过提高或降低音调、停顿来引起学生注意;参加面试时,应尽量保持平和的语气、语速中等,给主考官稳重、自信、可靠的感觉。
适宜的人际距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领地需求”,都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由于人们的关系不同,人际距离也相应的不同。如果他人不适宜地闯入,就可能引起不满、愤怒、反抗。心理学认为,邻近会增加相互喜欢,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是呈倒U型曲线,过低、过高的交往频率都不会使彼此喜欢程度提高。特别是青少年在集体住宿的条件下,要遵守某种暗示性的文明规则,共同享用生活空间,但不能违反各自心理领地的划分,避免冒然侵入别人领地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