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德镇看到工人制作瓷器都是用手工拉坯;拉坯是传统的陶瓷制作手法,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就是根据“陶”字的古文写法,为宜兴陶瓷艺术,设计出一个符号,右面仿佛一个人正在拉左面的坯,这一符号既简练又有内涵,将“陶”宇的象形意义一下就表达出来了。景德镇的瓷器大多为圆状,一件作品经由成型与装饰分别完成,而宜兴紫砂形态多样,除非在坯体上刻画,贴塑,往往由成型工一人完成。紫砂器的成型方法,仅仅紫砂壶的制作工具就可达数十种,这里不一一介绍
紫砂壶是明清时期江苏宜兴地区所产的一种陶质茶具。紫砂壶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即使是盛暑时节,所泡之茶仍不易馊。由于泡茶日久,茶素漫漫渗入陶质中去,如果只泡清水,也有一股清清的茶香。 紫砂壶从选泥、制作成壶坯等关键工序都是用手工操作的,因而制作十分精细。陶坯一般多不上釉,以其自然色泽取胜,只是在陶坯成型后,上面印刻的书画诗文纹案都要用粉质颜料加填与轮廓中。这种自然本色和着色方式是紫砂陶壶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造型上,虽然每个制壶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但大体上还是可以分为素色、筋瓤和浮雕三种类型。 鉴定紫砂壶的真伪,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亮色上看,真正的紫砂壶体重、色紫,因为长期为人手抚摩,上面呈现出油润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壶一般说来质地都比较疏松,颜色偏黄,有光亮的少,无光亮的多。即使有光亮,也是用白蜡打磨上去的。再从文字上看,旧壶的款都是用阳文,字体极为工整。新壶如果用阳文,字体因为摹仿或显呆板,或笔画长短粗细不一。如果是用旧壶加刻新款,则所刻文字为阴文。
紫砂壶既是一种功能性的实用品[4],又是可以把玩、欣赏的艺术品。所以,一把好的紫砂壶应在实用性、工艺性和艺术性三方面获得极高的肯定。壶艺爱好者在选购紫砂壶时,不妨就以下几点加以斟酌: 实用功能是指其容积和容量,壶把便于端拿,壶嘴出水的流畅,让品茗沏茶得心应手。因此,选购紫砂壶应依据个人的饮茶习惯,选择壶的容量,壶嘴出水的顺畅,壶把执握的舒适等等。 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也应清晰与流畅。还须审视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水准。 上乘的紫砂泥应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著特性。所以,选购紫砂壶应就紫砂泥的品质加以考察。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至于选择何种形状样式的壶,则因个人需求的不同,很难一统而论。不过,因紫砂壶属于整个茶文化组成的部分,所以它所追求的意境,应属茶道所追求的淡泊明志,淡雅的意境。所以紫砂壶的造型应以能表现“古壶艺的气韵格调和书法、绘画等艺术同传,所用印款,有可能出自一个金石篆刻名家之手。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容量适度、口盖严谨及出水流畅两个方面。
档次紫砂壶的档次,全在于紫砂作者的制作技巧和文化艺术含量,从作品或产品制作的精粗,去归类紫砂茶壶和其他紫砂产品,大致可分三类:大路货 大路货: 是指面向群众的大批量产品,价格低廉,但制作粗糙、简略,易于生产且成本,但为同型号的大批量生产。历史上,大路货产品以实用为主,使用于茶馆及农村,造型简单利于生产;现今以实用和欣赏陈设相结合,造型多样,符合大众口味,但从艺术角度看相对比较俗气,使用对象亦多为江南茶馆和初涉紫砂的一般群众。这类产品,不讲“艺”,只讲“用”。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即历史上经济萧条时期,独具功力的高手也只能做些大路货产品,藉以谋生;或名人成名之前所制作的大路货作同样也有收藏、研究价值。 细货: 指具有一定欣赏价值的兼具实用性的艺品,有一定的工艺水平,既讲“用”也讲“艺”。其作者多为技术娴熟的良工巧匠,以复制传统造型为主,有批量的出品,也有相当的制作水平,但不属精心制作,不是创新的特艺品。总体上讲,是有欣赏价值的“产品”,而非个人的“作品”。 指出于名艺人之手的手工作品,它不仅讲究造型的完美,而且特别讲究制作过程中的工艺质量。是艺人(作者)赋予泥土感情及其创造意识的结晶物,它是(作品),而非通过相对固定的生产流程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特种工艺茶壶,是收藏爱好者渴求的对象,价格不菲;历史作品为文物,其价格更为惊人。典籍记载,古代名艺人的工艺杰作有“珍重比流黄”、“贵重如珩璜”、“价拟璆琳”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