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场被浓烟围困时,由于烟雾一般是向上流动,地面的烟雾相对比较稀薄,撤离时可采用弯腰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爬行穿过浓烟,可用湿毛巾等物捂住嘴、鼻或用短呼吸法,用鼻子呼吸,以便迅速撤出烟雾区。
楼房的楼下着火时,楼上的人不要惊慌失措,应冷静的观查现场的不同情况。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如果楼梯间只是充满烟雾,就应果断采取低姿势,手扶栏杆迅速而下;如果楼梯已被火封住但未坍塌,还有可能冲得出去时,则可向头部,身上淋些水,用浸湿的棉被,毯子等物披围在身上,迅速从烟火中冲出去;如果楼梯已被烧断,通道被堵死时,可通过屋顶上的天台窗、阳台、沿水管等处逃生,或在固定的物体上(如窗框、水管)栓绳子,也要将被单衣服撕成条连接起来,然后手拉绳缓缓而下;如果上述办法行不通时,则应退回居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最好还向窗上浇水,延缓火势蔓延,并向窗外伸出衣物或抛出小物体发出求救信号或呼喊引起楼外人员注意,设法营救。在火势猛烈,时间来不及的情况下,如被困在二楼要跳楼时,可先往楼外地面上抛掷一些棉被物,增加缓冲,然后拉着窗台或阳台往下滑,这样可使双脚先着地又缩小高度;如果被困在较高楼层上,则绝不能跳楼,可转移到其他较安全地点,耐心等待援救。
高层建筑着火时,疏散较为困难,更应沉着冷静,观察从哪里可以疏散逃生,并且要及时呼叫他人,提醒他人及时的疏散,疏散时应按照安全出口的批示标志,尽快地从安全通道和室外防烟楼梯间安全撤出,切勿盲目乱窜或乘坐电梯。如果情况危急,急欲逃生,可利用阳台之间的间隙,落水管或自救绳等滑行到没有超火的楼层或地面上,千万不要跳楼。如果上述方法确实无法使用,可紧闭房门,减少烟气火焰侵入,躲在窗户下或到阳台避烟;也可沿通道至屋顶的楼梯进入楼顶,等待消防人员解救;总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逃生的希望。值得指出的是,高层旅馆、饭店服务人员,要善于引导旅客疏散;火灾时,要利用音响设备通报和指导疏散,要按一定程序鱼贯地疏散,防止拥挤影响疏散或造成踩伤人的事故。并应尽可能地引导客人从远离着火区的疏散楼梯疏散。
报 警 “报警早,损失小”,是无数次火灾事故教训的总结,也是发生初起火灾应当采取的首要行动之一。因此,现场人员发现起火应当立即呼救并拨打“119”电话向公安消防队报警,起火部位员工能在1 min内形成第一灭火力量,火灾报警按钮或电话附近的员工,立即摁下按钮或拨打电话通知消防控制室或值班人员,使初起火灾能早发现、早报警。
组织自救 初起火灾早扑救,消防设施、器材附近的员工要使用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灭火,单位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能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3 min内形成第二灭火力量,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和较少的人力和灭火器材,就能控制火势、扑灭火灾,就能提高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1.启动灭火预案 初起火灾发生后,单位应当迅速启动灭火预案,通知相关人员到场,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灭火应急力量,并按预案组织实施。通讯联络组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通知员工赶赴火场,与公安消防队保持联络,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灭火行动组要根据火灾情况使用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扑救初起火灾;疏散引导组按分工通知、引导现场人员疏散;安全救护组要负责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现场警戒组要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2.正确使用灭火剂(器) 根据火场燃烧物的性质、状态、燃烧范围和风力风向等因素,正确选择灭火剂(器),避免因盲目使用灭火剂,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和更大的损失,并要在燃烧区周围采取隔离、堵截、关闭防火分隔物等措施,有效控制火势蔓延。 3.视情组织物资疏散 单位在扑救火灾和组织人员疏散的同时,还应当根据火灾发展情况和本单位实际组织物资疏散,以降低火灾损失。组织物资疏散一定要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切不可盲目行动。
配合公安消防队灭火 公安消防队到场后单位应当尽可能向公安消防队讲明起火部位情况,建筑物及其内部的有关情况如建筑物结构、建筑内是否有被困人员或危险化学品等,以有利于公安消防队正确施救。同时,单位还应当为公安消防部门抢救人员、扑救火灾提供便利和条件。
保护火场现场 火灾现场是提取查证起火原因痕迹物证的重要场所,一旦遭到破坏,将直接影响起火原因的调查取证,甚至导致无法查明起火原因。因此,单位应当按照公安消防部门的要求,划定保护范围,组织或配合对火灾现场进行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经公安消防部门同意后,方可撤销对火灾现场的保护。
组织疏散基本程序 1.启动预案 人员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必须按照单位应急预案,有组织地将被困人员及时疏散,通讯联络组、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救护组、现场警戒组按照各自职责,互相配合,发挥作用,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被困人员有序地脱离危险区域。 2.引导疏散 发生火灾时,由于人们急于逃离火场的心理作用,可能会蜂拥而滞于通道口,造成拥挤堵塞,甚至发生挤压。此时,疏散通道或安全出口附近的员工,要引导人员疏散,特别是单位领导、工作人员、服务人员、义务消防队员要坚守岗位、履行职能、疏散通道、打开出口,设法为被困人员指引逃生路线。消防中心收到报警信号并经确认后,在启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和应急照明的同时,应启动消防广播,按照顺序通知人员正确疏散。 3.稳定情绪引导疏散。 单位领导、工作人员、服务人员、疏散引导组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要沉着、镇静,要不断地通过手势、喊话或广播等方式稳定被困人员情绪,消除恐慌心理,引导被困人员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向安全地点疏散逃生,尽量避免人流相向行进,防止拥堵、踩踏或跳楼。 4.搜寻检查 火场被困人员疏散后,在条件允许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疏散引导组要进入内部搜寻,按照分工,仔细检查房间内是否还有滞留人员,特别注意检查卫生间、阳台、走廊尽端、地下室内、着火层以上、墙脚桌下等相对隐蔽部位有无人员被困或昏迷,如发现有遇险者,应组织人员迅速将其救出室外。
组织疏散基本要求 1.组织健全,责任明确单位应根据法定要求,建立由单位领导负责,各相关部位、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应急机构,定人定岗明确职责,做到每个可能有人滞留的部位都有人负责、每个通道都有人开启和引导。 2.建筑消防设施完备,运行正常 建筑消防设施是人们安全迅速逃离火海的“生命通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人员疏散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一定要落实责任制,确定专门的维护、值班人员,经常检查、定期运行,确保其运转正常。 3.制定方案,经常演练 为了使人员疏散工作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场所、功能、岗位、人员的实际,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要定期组织演练,掌握疏散程序和逃生技能。
熟悉环境 要熟悉所处环境、熟悉单位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标志、设施等,在火灾情况下能顺利离开着火建筑。
冷静迅速 火灾现场会盲目跟随他人行动,导致出现通道拥堵、相互踩踏、难以顺利脱逃。因此,火灾时要保持思维和情绪的冷静和沉着,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和自救方法,脱离险境。
借助器材 火场自救逃生除了建筑消防疏散设施和逃生器材外,还应当利用现场一切可供利用的物品,如用湿毛巾或同类物品保护口鼻,防止烟气侵害,用湿棉被、毛毯、衣服等保护头部和身体,冲出火海,将窗帘、床单、台布、被罩等撕开拧成绳索,从高处滑下等方法逃生。
正确行动 在火场,任何盲目的行动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必须按照低姿前进,匍匐爬行,借用工具,寻机求救等正确的行动要求进行。
保持清醒 在生命受到浓烟烈火威胁时刻,必须要保持高度清醒,坚定逃生自救的信念,冷静观察周围环境和火势特别是烟气蔓延发展的方向,回想自己掌握的逃生自救常识,临危不惧地确定逃生方案并大胆尝试。
避难待援首先是设法向楼下疏散,如果到达了着火层以下,则可以被认为是成功逃离火场,如果条件不允许向下疏散,可以利用建筑本身的避难层、避难间躲避火灾威胁,这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方法;被困在室内时,可以采取用湿的物品堵塞所有门缝、孔洞防止烟气进入,同时不断向迎火的门、窗上浇水降温,淋湿室内可燃物品,延缓火势向房间蔓延的速度,为消防员救助赢得时间;无论在哪里等待救助,都要采取必要的方法,向外发出信号,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如使用电话、投掷较大的柔软物品、高声呼喊、敲击建筑构件、用电筒、火机发出信号、摇晃衣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