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法中的时态(tense)是一种动词形式,不同的时态用以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动词时态是表示行为、动作和状态在各种时间条件下的动词形式。因此,当我们说时态结构的时候,指的是相应时态下的动词形式。 所谓“时”就是行为发生的时段或状态存在的时段,即:“现在、过去、将来和过去将来”四种; 所谓“态”就是行为或状态发生时所呈现的状态,有一般状态、进行状态、完成状态和完成进行状态四种。 由时、态结合,形成下列十六种时态:一般现在时(do),一般过去时(did),一般过去将来时(would do);现在进行时(am/ is/ are doing),过去进行时(was/ were doing),将来进行时(will be doing),过去将来进行时(would be doing);现在完成时(have done),过去完成时(had done),将来完成时(will have done),过去将来完成时(would have done);现在完成进行时(have/ has been doing),过去完成进行时(had been doing),将来完成进行时(will have been doing),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would have been doing)。
但是在汉语中,我们区别一个动作发生的时间背景主要是在谓语动词所在的句子前或后加上一个时间状语加以区别,而谓语动词从形式上并没有变化,这就是汉语和英语的区别,因此同学们在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时经常犯错,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如汉语中表达一个动作“我吃饺子”。加上时间状语加以区别,而动词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英语不仅要加时间状语,从“形态”上也要有所变化。 时态的记忆可以通过“数轴演绎法”进行理解:数轴三要素包括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把时间比喻成一个向两端无限延长的直线,发生于原点的动作作为现在时;所有发生在“负半轴”,即原点以左的动作为过去时态;所有发生在“正半轴”,即原点以右的动作为将来时。这样时间就简单分为过去体,现在体和将来体三大时体了。
【注意】英语是“形合语言”,又叫“法制语言”,它不同于汉语的“意合语言”,必须从形式加以区分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例如if引导的条件状语的“主将从现”现象,传统讲法是“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时,主句用将来时”,这并没有从本质上说明时态存在的意义。其实质是if…do/ does…,…will do…中,从句的谓语动词发生时间先于主句的谓语动词发生时间。所以,从形式上要比主句谓语往前推一个时态,数轴上简单地显示出will do前一个时态为do/ does。 【万能句式】However, when you look at(从现)the lower(left)part of the drawing, you will see(主将)another picture which stands in marked contrast to the upper(right)part:+文章主题关键词(topic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