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940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调理糖尿病——胃脘下俞

胃脘下俞(俞,shu,平声),经外奇穴,(《国家标准·针灸经穴》),在人体背部,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位于膈俞与肝俞之间,治疗糖尿病经验穴。可调节胰腺外分泌和胰岛分泌。      调理本穴可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缓解治疗胃痛、消渴病、胸胁痛、胸膜炎、消渴、胰腺炎等。      胃脘下俞配肺俞穴、膈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太溪穴治糖尿病。      调理胃脘下俞一般采用刮痧、推拿、火罐、艾灸方法。7得胰腺炎会有哪些症状?0糖尿病怎么治愈
工具/原料
1

推拿

2

刮痧、火罐、艾灸

方法/步骤
1

刮痧胃脘下俞穴。刮拭胃脘下俞治疗胰腺炎、糖尿病等。刮痧方法从上往下刮,再从内往外刮。涂少许刮痧油,用刮痧板鱼型头部刮痧。保健每周两次,每次两穴各5分钟。治疗每天1次,每次各3分钟。

2

按摩胃脘下俞穴。缓解治疗胃痛、消渴病、胸胁痛、胸膜炎、胰腺炎等。胰腺炎患者经常按摩胃脘下俞,可消炎、止痛。拇指缓慢点按,逐渐加力,微觉酸痛,达到效果。按揉做圆周转动。保健每周两次,每次点按50下。也可拇指按揉5分钟。治疗每天1次,每次先按揉3分钟,再点按50下。

3

拔罐胃脘下俞穴。治疗糖尿病、胸胁痛、胸膜炎、胰腺炎等。也可保健。走罐从上向下,幅度不要太大,来回拉动。涂少许活络油,保健用基础油。保健每周两次,每次留罐10分钟。治疗每天走罐,体质弱者3分钟,强者6分钟。如果并非年深日久的糖尿病患者,在波动期糖尿病患者,配合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治愈、恢复健康。

4

艾灸胃脘下俞。   艾条回旋灸,缓解治疗消渴、胰腺炎、胸膜炎等。    中医消渴病,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即'三多一少'的病症,西医称糖尿病。      中医认为阴阳失调、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导致阴虚燥热,热灼津液,气血瘀滞,脾经运化失调,肝经藏血功能丧失,肾经驱动力衰弱,三者综合到一起造成胰岛功能不同程度丧失。       艾条艾柱,慢慢调理,胰腺微循环障碍,胰岛功能减退或丧失。保健每周两次,每次每穴30分钟。治疗每天配合艾灸,每穴15分钟。

5

胃脘下俞研究进展。      中医研究者建议,将胃脘下俞定名为胰俞穴。因为胃脘下俞与胰腺在神经分布、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直接关联。      调理胃脘下俞,提高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修复胰岛形态。      中医实验表明,调理胃脘下俞可提高胰岛素含量,降低血糖水平,修复胰岛形态;血糖的下降与胰岛素的升高呈密切负相关。      胃脘下俞与胰腺存在着神经分布、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等密切的内在联系,本穴具有背俞穴特性,是胰腺器官在皮部的机能感应点,。在归类上建议将本穴归于背俞穴,命名为胰俞穴。      综合运用胃脘下俞、肺俞、脾俞、肾俞等穴,双向调节胰岛素分泌,可加强胰岛素对糖原的合成代谢及氧化酵解和被组织利用的效率。      还可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对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有明显改善作用。

注意事项

刮痧、按摩、火罐、艾灸,综合调理取得最好疗效。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