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第三轮复习注意事项 2013年高考数学的第三轮复习即将拉开了帷幕,做好高考数学第三轮复习是至关重要的,现归纳了高考数学第三轮复习的重点与复习策略供考生参考、与同行交流。卓越教育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供参考:基本方针:模拟、强化、回馈、调整 基本任务:通过全真模拟演练、提高应试技巧,通过疏密有度的训练,综合梳理知识,自我完善,通过让学生进行适应性训练,升华提高,通过回归基础知识,调整身心状态,通过学科间协作,提高学生答题技巧。 一、高考数学第三轮复习的重点 1.完成从“学生”到“考生”的角色转换。第三轮复习应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考生”的角色转换。 ①从学生角度上讲,在高考前夕,能力适应各种层次的考试,掌握考试的一般技能,以达到在高考中展示自我学识水平、心理素质、心态调节能力。从教师角度上讲,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全讲,而重在点拨;不再是替代,而在启迪;不再是展示,而是互动;不再是要求,而是激发。因为高考是学生去完成,教师不是主体,无法替代。 ②作为考试的技能,那是在不断的练习中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能力。比如“速度”和“准确度”是考试中一对矛盾,如何调和使统一,要靠学生自我感悟,在不断的调试中找到平衡,这是谁也无法替代的。你可以在某次考试中进行速度练习,可以在某次考试中进行准确度练习,只有在多次尝试后,才能找到一种感觉:小学课本中 一句最经典的话--“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构建知识、方法网络,注意提升解题能力。在第三轮复习时,遵循结构性原则,重视知识结构的归纳整理,做好每章的总结和编织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 ①通过总结,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力求达到融会贯通、透彻理解,既便于记忆贮存,又便于应用时随时提取。 ②通过强化训练月的大量练习,应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激活记忆,同时又要完成适量的基础性练习,使知识网络骨架成为有血有肉有感觉的有机体,完成读书由“薄--厚”到“厚--薄”的过程转变。 3.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明确考试要求。近几年的高考,以贯彻考试说明,积极探索为指导思想。命题思路是一致的,就是出活题。 ①着重考查“三基、四能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逻辑、空间想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重视对数学思想的考查。 ②知识点排列、归类,单元综合训练,专题训练,一题多解,多解一题,类题教学,变题教学等,都离不开《大纲》和《说明》。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体会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四个层次。 4.在重点、难点、交汇点和热点上下功夫。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看,数学试题在整体结构、试题的设计、采分点分布、突出重点、难点等方面,都更趋于科学化和规范化。 ①重点知识在采分点分布中相对稳定,而且,在体现数学思想及运用数学方法上,都是非常理想的。 ②高考题年年在变,分量、重点、难度年年有所不同,我们应以不变应万变,这个根本就是课本。 5.划分板块,合理安排,提高复习效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重点内容与一般内容,区别对待特长知识和薄弱环节,让好钢用在刀刃上,防止平均使用力量。 ①在第三轮复习中,可以对自己的薄弱学科或薄弱章节有针对性地多用一些时间,但切不可无计划、无安排。每天早上到教室时可以在自己备忘录上有安排,比如完成老师发的某套试卷或某个专题,弄清上次考试中的错误并找到原因。 ②要有目的地将学科知识划分成板块,既明确其基本内容,又要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存联系,注意在知识的交汇点上花时间,通过练习把握知识的走向与联系点、涵盖面。做到对知识的整体理会和细节体会,这样就不会造成知识的盲点和漏洞,使复习的效率大大提高,对最终形成的解题能力也会得心应手。 6.搞好系统的试卷分析,杜绝犯类似错误。 ①应查找每一次考试中的失分题,重新进行自我检测。要认真分析答错的原因,强化记忆答错题中所考查的知识点,甚至,有些内容应铭记在心,以达到查漏补缺, 不重犯错误的目的。比如学生在考试中有如下重大失误:ⅰ进入角色慢,解答题完成得很好,但前5个选择题会错2-3个;ⅱ题目条件的关键字、词看错,使得'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ⅲ在计算过程中精力不集中,对代数式和数字的前后书写出错;ⅳ曾经的错误没及时彻底解决,出现多次还是无法完整完成;ⅴ对新颖的题目没有完全看清就退缩,其实那只不过是一个曾经的问题作了一定的变换;ⅵ没有激情,没有及时调整自我学习状态,对考试有一种厌倦的情绪。 ②要克服盲目性和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应对书上的习题,特别是总复习题要抽题测试,主要考查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应对考试的重点做一个整体的梳理。 ③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在复习中领悟并逐步学会运用蕴涵在知识发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贯穿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根本上提高素质,提高数学能力的必由之路,形成自己的”题库“,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二、年高考数学第三轮复习的策略 1.综合模拟,强化网络及规范答题。 ①第三轮复习选择的题要难易适中,基本上选择的是各名校的模拟题,以及我们教师自己的重组卷,对于综合性强,易答错的试题,集中分析评讲,针对学生答题不规范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试题所给的标准答案,分析自己答案与标准答案之间差异,漏答错答的原因,评价高考题答案的准确性,规范性,提高自身答题得分能力。 ②试卷讲解课,一定要有清醒认识,要多一些学生自我完善自己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多一些发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活动和环节,少一些教师想当然的讲解, 少一些教师的自我表现,另外避免简单对答案、避免就题讲题,教师只讲有共性的问题,注意精讲,要讲就到位,避免这也说点那也讲点,不但乱了更没有有重点, 学生抓不住你的思路。 2.调整心态,回归教材。 ①高考不但考知识、考能力、更是考心态,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师生从综合模拟题中走出来,学生回归教材,对照”错题本“查缺补漏。 ②教师随时随堂指导,可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集中讲解,一般不进行统一测试,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轻松应付高考。 3.研究答题技巧,做到”准、快、灵“。 ①每年考卷都有大部分基础题,而这些题属于平时见过或练过,特征比较明显、综合性不是很强的问题,解题者在看完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后,能够快速反应出该题是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求解以及怎样用这种方法求解的思维过程。在整个数学高考的过程中,考生用于读题的时间大约15分钟,抄写答题(含填涂答题卡)的时间不会少于20分钟,故用于思考和演算的时间最多只有85分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数学试卷中至少要有15道题不应占用很多的思考时间,以便省下时间思考其他问题。 ②仅凭上述思维方式得到高分还是不现实的。还要加强简约化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培养简化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在三轮复习阶段,考生在进行模拟题训练时,不要只重视做多少模拟套卷,而更应该关注”解题质量“,对每一道题目特别是重点题型要注意一题多解的训练,既要找到解这类题的基本方法,也要找到解这道题的特殊(简洁)的方法。经过多次的训练,简化思维的形成自然会水到渠成。 ③有考试经验的人都知道,数学考试要做到”准、快、灵“,但如果失去了”准“的支撑,”快“、”灵“也毫无意义。有人想试卷做完后回头检查一遍,这是极其错误的。数学解题时一定要切记”欲速则不达“,确保一次成功。 4.培养”一次成功“的解题习惯,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审题要准。审题时,速度不宜太快,而且最好采取二次读题的方法,第一次为泛读,大致了解题目的条件和要求;第二次为精读,根据要求找出题目的关键词语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 (2)算理要清。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明确每一种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还要明确这种运算的条件是否具备。 (3)跨度要小。解题过程(尤其是运算过程)的衔接要紧密,不要跳字,尽量用心算代替笔算,这一点是一些考生不能一次成功的最大杀手。 (4)考虑要周。切忌思考问题丢三落四、想当然、麻痹大意,在平时训练时,出现此种情形,除性格因素外,要特别考虑一下在知识和方法上的缺陷。
上一篇:小鱼儿天赋探求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