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进口保健食品、健康营养品涌入我国市场,曾一度畅销,近年来更是受到国内消费者的追捧。但问题也跟着来了,市场上充斥着各国进口的上万种保健营养产品,品质更是参差不齐,其中不乏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假冒、仿冒进口产品,消费者如何能把保健预防的钱花在刀刃上,选择到真正高品质的纯正进口产品呢? 编者通过走访国家行政审批的权威机构,咨询食品进出口方面的专家,多方查阅国家法律法规,整理了一些简单的分辨常识以飨读者。特别是对于信息资源匮乏的中老年人,他们对保健营养品又有着迫切需求,通过本文希望能对大家选购健康产品有所帮助。在分辨进口食品真伪前,先简单了解一下国内外保健营养品的管理差异。国内外保健营养品监管差异大国内:我国的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能调节机体功能,可辅助治疗疾病,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危害。由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保健食品实行审批注册、卫生监管、市场监督。经审批合格准入市场的保健食品,需在包装上注明“蓝帽”标识及生产许可的“QS”标识。国外:美国没有“保健品”一说,统称为“膳食补充剂”,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负责膳食补充剂的监督管理。在日本,保健食品又被称为“健康辅助食品”或“营养辅助食品”,由日本消费者厅负责对其进行监督管理。所以说,能进出口的营养保健食品,虽各国监管办法与标识不尽相同,但质量安全等指标需同时符合进出口两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比方说,从美国进口到我国的倍力优白藜芦醇产品,不叫保健品,不会有我国保健食品的“小蓝帽、QS”标识,但各项质量指标是符合美国FDA的标准,而且要符合我国关于保健食品的标准规范,不仅美国FDA进行认证,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会出具相关海关进口证明。如何分辨小编支招进口保健营养品指标如此规范,品质效果肯定差不了。那中老年人如何能订购到真正进口的产品,确保质量安全呢?下面小编就教你几招,简单方便识别进口产品真伪。第一:看包装是否具有双语标签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产品必须载明保健食品原产地、生产商及境内代理商、地址、联系方式。包装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不得进口。(此项规定可在百度查询,关于进口食品中文标签和国家食品安全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9年7月30日公布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4年4月1日颁布的《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中也明确,在我国销售的进口食品需附有正式的中文标签。)正规进口到我国的保健食品,包装上除了外文标签外,必须有中文标签。包装上要标明产品名称、配料、原料、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方法、食用方法等。在国内正规销售的保健营养品都通过了报关、报检等手续,经过了官方检验检疫,而海淘、代购的进口保健食品往往未经检验检疫,选购时要小心。第二:察看质检部门出具的检验检疫证明上面提到正规进口到我国的保健食品要经过官方检验检疫,我国负责对进口产品进行质检的机构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进口保健食品进行各项指标的抽检,只有完全合格才能准入进口,并会签发“入境检验检疫证明”。这里,要提醒消费者,国家质检总局明确规定,签发“入境检验检疫证明”后准入进口的保健食品,包装上均不再加贴“CIQ”标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China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英文缩写CIQ)第三:通过产品条形码查询出口国信息国际上关于各国产品条形码做出统筹规划,根据前缀码可明确产品的归属国籍。例如:前缀码690-695为中国,前缀码00-13为美国和加拿大,前缀名45-49为日本,前缀名729为以色列等等。因世界国家太多,小编在此就不一一列举说明了,大家可以在百度搜索“条形码查产地”查询。通过以上三点,中老年人可简单辨别进口保健营养品的真伪,在选购保健食品时可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