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61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吃完鸡蛋后 千万不能做这7件事

鸡蛋,又名鸡卵、鸡子,是母鸡所产的卵,其外有一层硬壳,内则有气室、卵白及卵黄部分,它富含各类营养,是人类常食用的食品之一。若鸡蛋有受精,约经过21天会孵出小鸡。鸡蛋主要可分为三部分:蛋壳、蛋白及蛋黄。1.蛋壳:完整的蛋壳呈椭圆形,约占全蛋体积的11%~11.5%。蛋壳又可分为壳上膜、壳下皮、气室。壳上膜:即在蛋壳外面,一层不透明、无结构的膜;作用是避免蛋品水份蒸发。壳下皮:在蛋壳里面的薄膜,共二层;空气能自由通过此膜。气室:二层壳下皮之间的空隙;若蛋内水分遗失,气室会不断地增大。2.蛋白:蛋白是壳下皮内半流动的胶状物质,体积约占全蛋的57%~-58.5%。蛋白中约含蛋白质12%,主要是卵白蛋白。蛋白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核黄素、尼克酸、生物素和钙、磷、铁等物质。蛋白又分浓蛋白,稀蛋白。浓蛋白:靠近蛋黄的部分蛋白,浓度较高。稀蛋白:靠近蛋壳的部分蛋白,浓度较稀。3.蛋黄:蛋黄多居于蛋白的中央,由系带悬于两极。蛋黄体积约全蛋的30%~32%,主要组成物质为卵黄磷蛋白,另外脂肪含量为28.2%,脂肪多属于磷脂类中一的卵磷脂。对人类的营养方面,蛋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D,且含有较高的铁、磷、硫和钙等矿物质。蛋黄内有胚珠。胚珠:在蛋黄表面的一白点,受精蛋的胚珠直径约3毫米,未受精蛋的胚珠更小。鸡蛋匀称光滑的曲线是它难以竖立起来的原因,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工具/原料

鸡蛋

方法/步骤
1

鸡蛋的功效与作用鸡蛋味甘;性平。归肺;脾;胃经。滋阴润燥;养血发胎。主热病烦闷;燥咳声哑;目赤咽痛;胎动不安;产后口渴;下痢;疟疾;烫伤;皮炎;虚人赢弱。1.健脑益智鸡蛋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其中含的胆碱可改善各个年龄组的记忆力。2.保护肝脏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肌体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3.防治动脉硬化美国营养学家和医学工作者用鸡蛋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获得了出人意料惊人效果,他们从鸡蛋、核桃、猪肝中提取卵磷脂,每天给患心血管病人吃4~6汤匙。3个月后,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显著下降,获得满意效果。4.预防癌症根据对全世界人类癌症死亡率进行的分析,人们发现癌症的死亡率与硒的摄入量成反比。而鸡蛋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5.延缓衰老不少长寿老人的延年益寿经验之一,就是每天必食一个鸡蛋。6.美容护肤鸡蛋中还含有较丰富的铁,铁元素在人体起造血和在血中运输氧和营养物质的作用。人的颜面泛出红润之美,离不开铁元素。如果铁质不足可导致缺铁性贫血,使人的脸色萎黄,皮肤也失去了美的光泽。由此可见,鸡蛋确是维护皮肤美的重要食品之一。

2

鸡蛋的营养价值1.鸡蛋几乎含有人体必需的所有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卵黄素、卵磷脂、维生素和铁、钙、钾,被人们称作“理想的营养库”。2.鸡蛋中含有的营养素对人而言,仅次于母乳。一个鸡蛋所含的热量,相当于半个苹果或半杯牛奶的热量,但是它还拥有8%的磷、4%的锌、4%的铁、12.6%的蛋白质、6%的维生素D、3%的维生素E、6%的维生素A、2%的维生素B、5%的维生素B2、4%的维生素B6。

3

吃完鸡蛋后不要立即吃糖:鸡蛋不可以跟味精一起煮,相信很多主妇都已经知晓。但你可能不知,鸡蛋不可以跟糖一起煮或者吃鸡蛋后吃糖也是不行的。糖与鸡蛋的结合会使鸡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赖氨酸的结合物。而这种物质不易被人体吸收,所以会对健康会产生不良作用。

4

吃完鸡蛋后不要立即吃柿子:吃完鸡蛋后吃柿子轻则会得食物中毒,总则会导致急性肠胃炎还有肺结石。

5

吃完鸡蛋后不要立即喝豆浆:每天早晨,做妈妈的都会为孩子精心准备早餐。希望孩子可以在清晨得到充足的营养。所以很多妈妈都会在豆浆中打入鸡蛋花。或者在孩子吃完鸡蛋后让孩子用豆浆解渴。其实,单独饮用有很强滋补作用的豆浆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叫胰蛋白酶,它与蛋清中的卵松蛋白相结合,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二者的营养价值。

6

吃完鸡蛋后不要立即吃鹅肉、兔肉:鸡蛋还不能与兔肉、鹅肉等肉类一起吃。兔肉性味甘寒酸冷,而鸡蛋甘平微寒,二者都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共食会发生反应,刺激肠胃道,引起腹泻。

7

吃完鸡蛋后不要立即吃鳖肉:鸡蛋还有很多禁忌,因为平时比较少去可以搭配而鲜为人知。比如,吃完鸡蛋后吃鳖肉也会导致食物中毒。而鳖肉本身性滋腻,患有感冒或体内寒湿的人一般都不要吃。加上它性咸平,孕妇跟刚刚生完BB后消化系统不好的人都不能吃。

8

吃完鸡蛋后不要立即吃消炎药:鸡蛋富含蛋白质,炎症发作时要特别注意蛋白质的摄入。所以当炎症发作时,切记不要在吃鸡蛋后吃药。

9

吃完鸡蛋后不要立即饮茶:有很多人喜欢在吃完鸡蛋后用茶水解腻。特别是那些喜欢喝早茶醒神的人。但是这个时候,其实你忽略了一点,就是吃完鸡蛋后喝茶会有害健康。

注意事项

高热、腹泻、肝炎、肾炎、胆囊炎、冠心病患者忌食。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