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
权力
1.法定性权力法定性权力是由个人在组织中的职位决定的。个人由于被任命担任某一职位,因得了相应的法定权力和权威地位。例如,在政府和企业等层级组织中,上级在自己的职责围内有权给下级下达任务和命令,下级必须服从;教练有权决定谁上场和比赛的策略,队必须服从;裁判有权判定是否犯规和是否得分,并有权用出示黄牌或红牌提出对某一队员的警告或处罚,队员必须服从;老师有权布置作业,出试题和给分,学生必须服从等但拥有法定权力的权威,并不等于就是领导,虽然我们通常把层级机构中担任各级职的官员都称为领导。其实这些负责人可能是有效的领导者,也可能不是。有些官员根本有自愿的追随者,只是凭借手中的权力作威作福而已,这样的人并不是真正的领导者同时,应当充分认识到下层甚至普通员工也拥有宪法、劳动法、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规章制度赋予他们的法定权力,他们凭借这种权力,也可以有效地影响和抵制领导者的领导行为。
奖赏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是指个人控制着对方所重视的资源而对其施加影响的能力。例如上级在职权范围内可以决定或影响下级的薪水、晋升、提拔、奖金、表扬,或分配有利可图的任务、职位,或给予下属所希望得到的其他物质资源或精神上的安抚、亲近、信任、友谊等,从而有效增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奖赏性权力是否有效,关在于领导者要确切了解对方的真实需要。人们的需要是方面的,也可能各不相同,不一定都是金钱或官位,所以必须采用适当的方式针对作地需送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被领导者也拥有某种奖赏权,例如对领导者的忠诚、顺,更加积极地我工作,为了织利益不计个人安危的英雄行为,甚至对领导者的热情招呼,演讲后的热数掌等,都明看作是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奖赏。这种奖赏权也能有效地影响领导行为
3.惩罚性权力惩罚性权力是指通过强制性的处罚或制夺向影响他人的能力。例如批评,罚款降降薪、撤职、除名、辞退、开除、起诉等,或者调离到偏远、劳苦,无权的岗位上去。这实际上是利用人们对惩罚和失去既得利益的恐慌心理而影响和改变他的态度和行为应当注意,惩罚权虽然十分必要,见效也很快,但毕竞是一种消极性的权力,更不是万的,因此务必慎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产生严重的消极后果。例如下属在台法范围内拥消极息工、抗议、上访、静坐、游行,示威、罢工等权力,员工可以利用这种合法权力来对领者的不当行为进行惩罚,甚至引发不应有的暴力事件
4.感召性权力感召性权力是由于领导者拥有吸引别人的个性、品德、作风而引起人们的认同赞赏佩、羡慕而自愿地追随和服从他。例如无私工作、刚正不阿、主持正义,清正要洁,思路敏捷开拓创新、不畏艰险、有魄力、关心群众疾苦、保护下属利益、倾听不同意见、结交下层朋友等模范行为,都会引来大批追随者,形成巨大模范权力感召性权力的大小与职位高低无关,只取决于个人的行为。不过具有高职位的人,其模范为会有一种放大的乘数效应。一些行为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很平常的事,但对某些高层领导者就会变成非常感人的模范行为,产生巨大的感召性权力。但是任何组织中,总是有许多没有任何职位的人,也往往会有巨大的感召性权力,成为非正式的群众领袖,他们对人们的影响力可能远远大于拥有正式职位的领导者。对组织有利的做法是后者应对前者有更多的尊重和争取更好的合作专长性权力是知识的权力,指的是因为人在某一领域所特有的专长而影响他人的能力。专长性权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在医院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一位资深的大牌教授、著名学者可能没任何行政职位,但在教师和学生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企业中的一位财务专家、营销专家、程师等都可能拥有某种专长权力,而在一定领域内发挥巨大的影响任何领导者绝对不可能在所有领域内都具有专长权,所以对组织中正式职位的领导而言只要在他的工作职责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专长权就可以,而不必要求一定是某一领域专家。例如大学校长只要具有正确的办学理念,能充分尊重和依靠各领域的专家教投,能集到足够的办学经费就行,不一定非要“院士”不可。实践证明,许多院士在本领域有专权、有追随者、有无可争辩的权威地位,但面对全校错综复杂的局面往往一筹莫展。这耽误了组织的发展机遇,又浪费了专家的宝贵精力,荒芜了专长业务的长进,给组织和体用心地营造和运用这些权力
喜欢的就给小编投一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