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优秀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小学老师大都喜欢听话,讲规则的学生。上课要求不让讲话,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要马上做什么。这样的孩子成绩不会差,但也会造成学生不会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弱,学习的后劲不足。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将学习上的问题,用生活中的情景再现出来,给孩子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场景,促使孩子考虑怎样解决问题。只有孩子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考虑哪里可以改进,如何改进,才能真正促进孩子有成长。
培养孩子多读书,会读书。 小学阶段,家长就要为孩子上初中考虑了,补习、上兴趣班等,加上学校大师的作业让孩子们没有看书的环境和氛围。读书可以促进学生思考,一个没有时间思考的孩子,学习能好到哪里去呢。学校和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有时间、空间去读书,去读自己喜欢的书。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看似和学习无关,也是许多人忽略的一点。孩子生活上的好习惯,会有助于学习上的好习惯的养成。比如:早睡早起,经常锻炼,讲究卫生,整理房间等,都会形成一种有条不紊的规律,会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有利。小孩子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注意观察,而且注意的时间很短,不经培养,不会对世界有全面的认识。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观察周围的世界,这样可以让孩子的视野更宽阔,看问题更全面,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培养孩子关心他人。 这点也很重要,关心他人的孩子都会很大气,有总览全局的观念,考虑问题全面细致。这在以后的学习中,尤其是初中、高中的学习中很重要。
小学是一个培养良好习惯的阶段,太注重学习成绩,当时看学习优异,其时是在透支孩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孩子以上的这些能力或习惯,可能在小学阶段成绩不太突出,但这样的孩子有潜质,在更高阶段的学习中一定会出人头地的。
经验自己原创,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