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体色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内在因素如遗传物质的控制作用、生长发育阶段、生理状态等,外部因素则主要为水域环境因素如背景色泽、光线、水温等,同时,鱼体的应激状态对体色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养殖鱼类发生的体色变化,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更直接的因素是饲料物质的影响。
方法/步骤
1
体色容易变化的养殖鱼类 在最近几年的养殖生产实践中发现,容易出现体色变化的淡水鱼类主要包括以下种类。青鱼容易出现白化体色、或黑白花班体色。草鱼出现体色发黄的所谓黄草鱼。胡子鲶、黄桑鱼、黄鳝出现全黄色体色的所谓“香蕉鱼”体色、或没有黄色和黑色的白化鱼体体色、或只有黑色无黄色体色的鱼体。斑点叉尾鮰、云斑鮰出现全白化的体色、或皮肤和肌肉均变黄色的体色和肌肉色泽。土鲶、沟鲶、长吻鮠出现全白化的白色体色、或黄色体色。
2
对养殖鱼类体色影响的饲料物质及防治对策 摄食饲料的养殖鱼类体色发生变化,除了受到养殖水域环境、鱼体健康状态等影响外,更主要的是受饲料物质的影响。那么,那些饲料物质会对鱼体的体色产生重大影响呢?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资料非常有限,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就现有研究资料和生产实际情况分析,引起养殖鱼类体色变化的饲料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类。
3
饲料油脂、矿物质、过量微量元素的毒性、维生素。因此,对于体色容易变化的养殖鱼类在使用膨化饲料时如何保持其正常体色还是一个技术性的难题。目前,可以增加维生素整体的用量保持有足够的维生素满足养殖鱼体的需要,但是,饲料成本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另一个思路也是可以考虑的,在使用膨化饲料养殖的后期,即在养殖鱼体即将上市前的一个月左右,该用硬颗粒饲料来恢复养殖鱼体的体色,这个方法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可行性,只是在饲料企业的销售市场稳定性方面还有一定的问题。
注意事项
目前已经有在饲料中加入上述非蛋白氮产品诱导出鱼体白化的实验研究结果。而要防治这类事故的发生只有靠加强对饲料原料的质量监控、原料采购合同和经济处罚等多种手段同时使用。
上一篇:心心念念的洋葱鲍鱼
下一篇:怎么画口袋妖怪叉字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