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位: 别名 虎口;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二骨相合,形如峡谷,似虎口,故而得名。是手阳明大肠经脉所过为原的原穴,为回阳九针穴之一。 合谷穴位善治疗急性热病、外感表证、神志病,是治疗气虚病证的常用穴。是治疗头、面、眼、口、鼻疾患要穴,“面口合谷收”的说法是它的由来。
方法/步骤
1
针灸刺灸合谷穴位有如下的保健作用: 头痛、哮喘、齿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鼻衄、鼻炎、鼻渊、下颌关节炎、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口轮匝肌痉挛、急性结膜炎、眼睑下垂、泪囊炎、流泪证、睑缘炎、眼丹、夜盲证、电光性眼炎、青光眼、青盲、目痒、软腭麻痹、痉病、破伤风、急惊风、脱肛、胃下垂、疝气、子宫脱垂、泄泻、便秘、遗尿、癃闭、产后血晕、崩漏、乳汁缺乏、久疮、脱证、伤寒、中风后遗症、多发性神经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扁平疣、寻常疣等等。针刺泻法或强刺激: 疏风解表,清热宣肺,清气分热邪。通关启闭,开窍醒志。针刺补法: 能补气固表,益气固脱,益气升阳,益气摄血、行血、生血。
2
针灸方法: 针刺的补法——针刺者以右手持针,刺入被刺者的右手合谷穴0.5——1.0寸深,用母指食指捻住针灸专用毫针针柄,母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转针柄,九转为一补法,九转为小补,九九八十一转为大补。 针刺的泻法——针刺者以右手持针,刺入被刺者的右手合谷穴0.5——1.0寸深,用母指食指捻住针灸专用毫针针柄,母指向前、食指向后捻转针柄,六转为一泻法,六转为小泻,六六三十六转为大泻。 艾灸的补法——艾灸者把黄豆大小的艾绒置于被艾灸者的合谷穴上,点燃艾绒,由艾绒自行燃烧完成为补法。 艾灸的泻法——艾灸者把黄豆大小的艾绒置于被艾灸者的合谷穴上,点燃艾绒,迅速使艾绒燃烧完成为泻法。
注意事项
孕妇只可用泻刺法不可补刺法,补刺有坠胎的作用。
上一篇:穴位按摩的基础知识与人体构造图
下一篇:人体的开心穴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