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59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虚词“之”的用法与意义

在文言文里面,我们常见到“之”,我们常常分不清到底在什么情况该如何翻译成现代文,那么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它在不同情况下,它的用法和意义有什么不同呢?
方法/步骤
1

作为助词。1、.结构助词,“的”2.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5.音节助词 , 补足音节,不译

2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之”放在主谓结构中间,起到使这个主谓结构变为名词性的偏正结构的作用,是结构助词,不用译出。如:儿之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

3

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是结构助词,不用译出。直接把宾语部分还原到谓语动词后面即可。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4

定语后置的标志。放在倒置的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是结构助词,不用译出。直接把形容词还原到名词的前面。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5

音节助词,不译。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的意义,不用译出。 如;顷之,持一象笏至。(《项脊轩志》)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