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28今日阅读:23今日分享:25

企业培训的四大误区

“企业培训没有达到效果可能存在多种原因。”有完善的培训制度,仅仅依托好的培训机构和培训师也不能够保证培训效果。在培训观念上以及操作过程中,实施培训的企业有可能走入多个误区。
误区一:把培训看作万能药
1

这种观念上的误区可能导致培训中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对员工的频繁培训、认为培训是万能药、希望培训可以药到病除等。培训作为辅助管理的工具 之一,并不是独立起作用的,的规章制度、管理工具等相互支持。如果把培训比作药的话,它更像是中药。中药在下药的时候会考虑整个身体系统,的管理体系联系在一起。再好的培训,如果没有与管理体系相配合,也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

误区二:把表象当作问题源

确定培训需求是培训的第一个环节。通常培训经理看到了企业的一些问题,想对员工进行培训,但往往只是从问题的表象出发,没有看清病根的所在。

误区三:盲目选择培训师

不同的课程对培训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何种课程,培训单位作为消费者往往会希望以最低的消费来解决最多的问题。对室内培训来说,培训单位在选择培训师时容易走入多个误区:一是喜欢一次讲很多内容的培训师,或者同意一次培训很多人的培训师。二是喜欢口若悬河的培训师。很注意讲师是否妙语连珠,讲话是否具有煽动性,能够让学员在听课时感觉心潮澎湃。三是过于注重讲师的实战经验或者著书立说的能力。

误区四:缺乏贯彻培训结果的后续环境

培训效果的评估分为四个层次:课后学员的及时反馈、测试学员所学知识、检验新知识在工作中的运用以及带来的商业成果。受成本投入的限制,目前国内90%以评分表来检验员工的培训结果。有的评分表仅涉及员工对课程的评价,而学员的评价往往是对讲师调动课堂气氛的反馈。因此需要对学员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测试,或者要求培训经理或部门主管在培训后与员工进行访谈,通过员工的反应对培训效果做大致判断。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