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很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四年级的儿子各方面还不错,只是面对挫折、不顺利时容易着急、烦躁,挫折感过强。她觉察到这种倾向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不利的,所以她主要就这一问题在我这里长期咨询。前期,我们就这一问题结合孩子具体的事例进行了多次探讨,有了一些收获。前几天,这位妈妈请我帮助她解决另外一个困扰:为什么以前懂事听话的孩子现在不大听话了呢?妈妈说:回想起儿子瑞瑞的成长经历,我还是忍不住要先微笑一下,因为他带给我的实在是太多美好的感受。虽然他的性格里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和缺点,但他总体来说还是个挺懂事的孩子,我们对他要求算是比较宽松的,但是他很有自我克制力,也很听话。三岁时,我带他去超市,跟他说商品只能看不能摸,他就绝不会摸,买了饼干,说付了钱才能吃,他绝不开口吵着要吃,跟他说吃完三块饼干就回家,他第三块刚放进嘴巴里就拍拍小手,站起身说“回家吧。”五岁以前,夏天非常热,告诉他还小不能吃冰棒,我买了冰棒自已吃,他在一旁看着,很羡慕,实在忍不住了就说“妈妈,我帮你拿着吃吧?”然后举着冰棒喂我吃。还有一次,大概是四五岁的样子,我和他去超市买了一桶油(5公斤),他想帮我提一会儿,我说太重了,他非要帮,我说“那你能一直提回家吗?”他坚定地点点头,然后走两步抱着那桶油歇一歇,最后硬是一路把那桶油连拖带抱地提回了家。看电视,说好的时间,只要提前五分钟提醒他一下,到时候他就会自己去关掉电视,从小就是这样。但是我觉得上四年级后,孩子变化挺大的,我有点适应不了。从前吧,说件什么事,他总是很快就做了,现在一件事,不说个三五遍,他是不会动的。我们的咨询已经进行了几个星期,这位妈妈对孩子比较耐心细致,算是在理解和尊重孩子上做得不错的,而且妈妈还算是比较宽松的,孩子这样懂事不是严格管教的结果,算是自身的性格特点吧。但是,我从妈妈所举的几个事例上看得出来,她在理解孩子上面还有提高的空间。如果理解孩子不够,就无法做顺畅的沟通,亲子关系也受到影响,所以,孩子变得好像不听话了,就是自然的了。妈妈:今天晚上回家后,我发现重要东西丢在车里了,请他下去拿,并悬赏5元,他不愿去(太热了,得爬6楼),后来经不过我请求,他半气地说“我下去拿了,也不要你的钱!”他后来帮我拿上来了,转了几圈后,跟我说“把钱给我吧”。我二话没说就同意了他去拿钱,只是心里觉得他何必这么快就说话不算数呢?维尼:这就需要去理解孩子了,孩子这样做是正常的,算是思想上有些摇摆,改了主意,不能定性为说话不算数。我们成人有时也会改变主意的。 妈妈:去逛超市,我原来只准备去一楼买点东西就走,他说想去三楼看看,我犹豫了一下,点头同意,他马上又说“算了,还是不去了,我也有点累了”——其实他心里是明明想去的。最后他还是去了三楼。他为什么想去又说不去了呢,我觉得,有任何意见可以拿出来商量嘛,何必这样呢?维尼:孩子这是在犹豫。犹豫也是人之常情,是正常的,可以理解。妈妈:他昨天做作业一直用我不允许用的涂改带,我皱眉说“别用了,再用真想给你扔了”,他把涂改带举起来说“你扔呗!”我气极了,头脑一发热,拿过来就扔了。他非让我赔一个,我没同意,他也很生气。维尼:这个事情孩子的问题不大,你可以赔她一个。 妈妈:是我的问题吗?我很困扰,是她挑衅我呀......维尼:孩子这样说,是当时的一个正常自然的反应,不算是有意挑衅你。孔子有句话说:知常曰明,我的'曲解'是:知道哪些事情是正常的就明白了、理解了。所以理解孩子的行为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你就会宽容他,心里宽容了就在表情和行为上是友善的,孩子也容易接受你。如果不理解,表情、情绪和行为都会有表现,容易引起孩子的“不合作”反应,孩子自然变得不爱听话了。妈妈:哦,明白了。呵呵,经你开导,我接受了。我认识到是得改变一下自己的方法和心态了。维尼:确实需要改变。理解孩子,可能还做得不够。妈妈:是!要不断学习。就算是天生比较懂事、听话的孩子,就算是以前还算宽松,如果家长理解孩子不够,情绪、行为表现出不宽容,也会引起孩子的不合作,从而变得不听话了。所以,在理解孩子方面是无止境的。所谓:知常曰明。
上一篇:场面描写要怎样写
下一篇:对“问题”学生应宽容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