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寻找重复 逻辑分析 所有的空格都要通过“寻找重复逻辑分析”这个步骤填出来,这一步是得分的关键。相对于其他题型来说,完形填空的难度较大。而通常我们在面临一个 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多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把这个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难度相对较低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综合起来形成大问题本身。而一旦各个比较简单 的子问题都处理好以后,整个问题相当于也解决掉了。所以,我们要对完形填空这个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以便进行分类讨论,也就是说要对一篇完形中的二十个空格 进行分类。而我们只能通过空格对应的选项来确定空格的词性,那么就按照空格词性的不同来进行分类。联想汉语文言文教学中常说的“字分虚实”:“之乎者也矣 焉哉”之类的语气词和“盖,若夫,呜呼”之类的发语词就属于虚词;而“江山风月,柳暗花明,举杯把盏,燕语亲生”之类的就属于实词。在英语中也存在着对词 汇的虚实之分。
第三部:复核全文,调整答案 把填好的短文通读一遍,进行核查同时注意以下三点: 1.上下文的一致性:即时态语态的一致;代词、名词、单复数的一致。 2.从语法和惯用法及习惯搭配、甚至语感入手,看是否符合上下文的逻辑。 3.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衔接是否连贯。 这次复核至关重要,常能纠正一两处甚至多处错误。同时对极难确定的答案,也要凭语感任猜一个,决不可不选。
完形填空解题的核心操作思想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读几遍,碰到不好处理的地方就先跳过去。实际上,同一篇文章,挖去的空格越少则已知部分 越多,空格的平均难度越低。随着一遍遍的思考,越来越多的空格被解出变为已知信息,空格数量不断减少,空格的平均难度下降;另一方面,随着一遍遍的阅读, 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就会迅速上升。 一篇文章在看第一遍的时候很难一下子就看明白,多看几遍之后就会对文章非常熟悉,这样那个有利于对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两方面因素同时作用,文 章一遍一遍读下来,没有解决的空格越来越少,对文本的熟悉程度越来越高,每一遍的速度就会加快很多。空格总是有难易之分的,先解决最简单的那一部分空格, 之后就会发现,那些原来比较复杂的空格的难度降低了。然后,在选取剩下空格中较简单的那些,一遍一遍做下来,最终全部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