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
选科
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地加入第二批试点行列后,2018年12月,包括河北在内的8个省市也加入了高考改革的队伍。2019年两会期间,每个省都敲定了高考必改,很多省份会在今年5月前后落实如何改革,用3+3还是3+1+2,还是7选3。
对此情况,“中国高校录取特征指数研究课题组”于2018年9月,在全国内走访了25所学校,3000余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研。据数据统计百分之76.3%以上学生还没有适应改革,临近填报才开始计划志愿。百分之68.5%以上学生会忽视志愿清单规划,绝大多数学生只有临近填报时才会想起来再做准备。
而在报志愿之前,我们必须经历的就是选科。新高考等于把三年以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提前提上了日程,对高一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在《教育部指引》的93个专业类的选考要求中,提及最多的是科目是物理,共被60个专业类提及(不含允许无要求的专业类),占专业类总数的64.5%。所以一般的重点学校为了与普通中学拉开距离,通常都会理科以物理为优势、文科以地理为优势。但理科以物理为难点、文科以政治为难点,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掌握。而且物理越学越难,适应学霸,而政治则需要一定的天赋。
所以,新高考虽然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但是也给家长和学生带来茫然和焦虑。鉴于此,建议家长和学生积极地面对,科学地分析,理性地选择。有些家长仅凭自己无法透彻了解新高考的各种政策信息,让孩子凭借兴趣挑选科目,但学生对选课考虑往往没那么全面,容易被外界和自身的想法误导,在后来的学习中才发现自己擅长什么,但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今年刚参加新改革高考应届毕业生孙帅(化名)直言,高一暑假那一年,他选择了物理、历史和政治三门课作为选考科目,历史是他喜爱且擅长的科目,政治是没那么喜欢但擅长的科目,化学是不喜欢也不擅长的科目。而选择物理,是因为高考填报志愿时,不少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中必须有物理。在最后的高考成绩中,物理成了拖他后腿的学科,他最终也没有去要求选考物理的专业,而是被对专业并无要求的中文系录取。“现在看,我很后悔选择了化学,当时应该选择三门全文科科目选考的。”以第一批高考改革试验田浙江高考为例,在省内的一批重点中学,通过选择物理、化学等学科,拓宽自己志愿填报专业的可能性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新高考模式下选课无论对学生还是家长都是考验,孩子得慎重再慎重,家长得调查再调查,一不能包办,二不能威逼,三不能引导过度,这需要做极其细致的大量工作。所以如果身为家长的你对选课不是那么的了解,找一个专业的人去指导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高校录取特征指数研究课题组研究员庞国良教授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优先选择爱好以及优势学科,其次要考虑考生在学校的等级赋分,最后还要结合学生的目标大学、目标专业,科学地分析,理性地选择。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正确填报志愿,选择合适的科目。庞国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数学建模,大数据运算,成功开发了志愿填报指导工具及高中生专业倾向性测评软件,精准的实现了考生、专业、院校的优化匹配。让选科与志愿填报的课题,实现了由经验到理论,由复杂到简单的质的飞跃。庞国良教授表示“正确的选择,才能有笔直的道路。”同时认为认为,只有认清自我、确定目标、提前布局、科学规划、才能完成人生的阶段目标,为美好人生打下基础。
选科要以兴趣为出发点
也根据匹配专业进行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