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怎么与孩子正确说话
工具/原料
1
宝宝
2
妈妈
方法/步骤
1
孩子不上床睡觉的时候,妈妈说:A:“该上床睡觉了,别磨蹭。”结果:孩子不情愿,或者干脆充耳不闻。B:“你现在上床睡觉?还是看 10 分钟书再上床?”结果:孩子可能会选择其中之一。
2
房间脏乱的时候,妈妈说:A:“你的房间太乱了。你不收拾,我们就不出去玩了。”结果:若孩子习惯了“你不……我就不……”的负性语言模式,不仅不利于积极情绪养成,孩子也会学会这种句式,与父母讨价还价。B:“你是想现在整理,饭后再出去玩,还是现在不整理,饭后不出去玩呢?”结果:孩子可能选择现在整理,饭后出去玩。(如果选择不整理,家长可以进一步督促,如“你想什么时间整理呢?”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再承诺什么时候整理。)
3
在谈话中,向孩子传递积极、正面的情绪很多父母发现,非要自己发脾气、说凶巴巴的话,孩子才能听自己的。于是就会怀疑,为什么要尽量向孩子传递积极正面的情绪?有用吗?
4
这些父母不知道的是,抱怨、训斥和命令式的消极语言和语气会伤害孩子自尊,孩子感受不到被尊重,父母的教导不管怎么正确,他都很难真正听得进去。
5
发展到后面,只有靠父母暴力式的恐吓才能暂时制止孩子的行为。但是,孩子的坏行为仍然会继续。亲子间,也因此陷入了不良循环。
上一篇:巧妙对孩子说“不”
下一篇:家长应该如何和孩子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