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真正的宣德炉流传至今已成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了,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从北京带过去的4座宣德炉,也遭到学术界质疑。宣德炉的鉴别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是造型要古雅浑厚,符合《宣德鼎彝谱》一书中所列的117种式样;第二是炉色要静谧清雅,色泽蕴藏于内,映出黯淡奇光;第三是铸工要精细圆润,手感敦实而厚重;第四是铭款要清晰流畅,字体规整,结构严谨;第五是包浆要温润古朴,自然柔和,长时间不变;第六是足底的磨损要自然均匀,没有人为打磨的迹象。 宣德炉自问世以来,民间的仿品就屡见不鲜。由于传世的宣德炉几乎是廖若星辰,于是人们更多的是转而追逐那些仿品中的佳器。在明代万历年间,南京的甘文堂和苏州的周文甫所制的仿品已与真炉相差无几。到了清代,民间普遍仿制,到处都有,制作极为精细,甚至大量出现文人私铸的带堂名款的作品,其造型、炉色和铸工堪称一流。 现在收藏宣德炉的玩家越来越多,很多古玩店都有宣德炉。市场对宣德炉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宣德炉的成交价格在逐年上涨。比如,王世襄先生旧藏的一座“明代冲天耳金片三足铜炉”,在2003年秋拍时以166.1万元成交,在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时则以1512万元成交,在7年时间内增值9倍。在2010年的拍卖市场上,有3座宣德炉的成交价格超过一千万元。今年6月北京春拍中,杨炳祯先生收藏的一座“清代双狮耳三足铜炉”,以高出估价十倍的138万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