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14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工业用地拿地手法

土地资源是稀缺资源,国家下达的用地计划指标与各地需求差距很大,各地均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以用好有限的指标。如何获得工业用地,成为产业地产投资运营商的头等大事。
工具/原料

招商网络

方法/步骤
1

1、通过招拍挂方式是拿地主要途径 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拿地成为获取开发用地的主要途径。政府为确保国有土地收益最大化,避免国有土地流失,以“最低价标准”公示制度防范土地一级市场的腐败。尽管工业建设用地有基准地价,但是土地出让权握在地方政府手上,为了招商引资,低价出让甚至“零地价招商”屡屡出现。 各地工业园区较为普遍的操作手法是:有关部门对外公布一个工业用地的基准地价,而实际出让价格则是在基准地价基础上做上下浮动。开发商有时还可以从工业用地指标之外,捆绑拿到其他类型的用地指标,包括住宅、商业用地指标。

2

2、实体企业以项目拿地 实体企业,尤其是一些知名的制造型品牌企业,受到各地招商引资的追捧,往往拿地成本较低,获得土地之后,自用仅占一部份,短时间用不完全部土地,所以这些实体企业就会或与专业地产开发商合作。对于开发商来说,这又是一条拿地的重要途径。

3

3、城市更新 旧城改造是新增拍卖用地的一个重要来源。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缺乏旧城改造所需的市政建设和拆迁安置资金,因此引作为城市运营商参与旧城改造、市政工程建造,其投资回报来源于整理出的土地拍卖后的部分收益。部分城市运营商由于本身是开发商出身,不满足单纯的土地整理收益,因此也会参与竞拍。这种具有运营商和开发商双重身份的拿地行为比较特殊,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

4、资源置换在内陆一些城市,由于地方财政比较吃紧,无法拿出大笔资金进行开发区前期开发,就会邀请某开发合作,双方达成类似协议:由合作方负责土地整理投入,整理出的土地拍卖时,超过基准地价的溢价部分与政府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基准地价则包含土地整理成本和相关的税费。或者,由合作方负责园区载体(厂房等)建设,政府以部份厂房物业抵扣投资建设成本,相当于开发商帮政府代建园区,获得一定比例的园区物业产权,进而再进行招商、运营。目前市场上不少开发商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被”成为工业地产开发商。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