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70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中职《电气控制技术》的教学探讨

【摘要】:《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特别是对于现在的中职生而言是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但根据市场需求,它又是电子、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学生既要学好,老师更要教好,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本文是对这门课的教学探索,反思其教学过程中的成败,总结出确实可行并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关键字】:电气控制  教学  探索  项目
方法/步骤
2

1正确引导、明确要求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在教学上,首先是老师正确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台阶。教师要把握整个教材的灵魂,要有达到教学目标的实施计划与明确的要求,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胸有成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门课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计算少,理解的内容多,锻炼动手能力的项目多。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容易、更轻松地学好这门课程呢?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摸索,结合平时的实际技能等级考评的经验,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引入行动导向中的启法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不错。2分析学生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名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学生,甚至是一群“双差生”,虽然他们各方面都比较差,但是都是社会的公民,是教育的主体,是我们每个教师的教育对象。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要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学生负责,更是对我们的社会未来发展负责。所以在工作中要力争做到:给我们的学生多一些爱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等等,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用心体会,从中感悟。我们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多与他们交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关爱他们,那么学生们会更加主动的学习,我们的教育目标才能实现,特别是上实训课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解决掉第一个问题后,学生就开始逐渐增加了信心,然后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提高的过程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课堂上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到更好的引导学生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3分析教材,确定各项目标(一)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设备控制技术》第2版(二)知识目标: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正确安装; (三)能力目标:逐步提高审美能力(满足工艺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进行创造。4对重点、难点准确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常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地讲,或是误将是难点的知识当成重点讲,这种错误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校效率下降。另外,对一些知识,老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要观察学生的反映,要知道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共识。5建立良好的电气控制线路基础5.1温故知新 、激发兴趣。经过多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总结,我深深体会到,因为学生们刚刚接触电器,对电器的认识很陌生,理解、记忆的内容一下子较多,效果不佳。首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本节课的内容,不论是电路的组成和状态,还是电路图,以前的物理都讲过,但又不同,电气控制线路分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一般学生刚接触是都会很迷惑。首先,如何激发兴趣?如何唤起学生听课的欲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问题。上课时带上用电器,或者把之前连接好的线路给学生做展示,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5.2项目组及课程内容安排。全班分成12个项目组,每组3—4人。《电气控制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常用低压电气、电气原理图的有关知识、电气控制基本线路、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机床电气维修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都是先讲各种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调整方法,然后再讲各种常用的基本控制电路,最后对机床的电路图进行分析,考核方法就是书面理论考试。但我采取的是以问题为驱动的项目教学法,把问题逐步深入,使学生认识和探究。采取的具体方法:项目一、采用低压电气。它是本课程的开篇,内容虽少,但在整个教材里却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重要作用在于前面开启电工基础,后面承接电气控制线路的连接,以及PLC、机电一体化等课程。本项目的教学目标是电气控制线路中对常用低压电器的认识、选择、使用和调整,以及电气原理图的有关知识,是本课程的基础。因此,第一节一定要细心分析好,举些有趣的例子,努力学好并巩固好这一节,为第二节、第三节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就迈出成功的第一步,进入第三节学习就相当于登到山顶,才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习第三节起铺垫作用。其它的项目安排如:项目二、点动控制线路;项目三、连续控制线路;项目四、点动与连续控制、项目五、两地控制线路;项目六、顺序控制线路;项目七、正反转控制线路;项目八、降压起动控制线路。5.3教学实施办法。教师引入课程,学生在已经掌握工作原理及安装步骤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正确安装,且更能符合工艺要求。自主探究后,教师可借机进行技能小结。完成作品后,进行成果展示,可解说作品的构思、安装的想法等,甚至通车演示结果,也可给同学们讲解。其它小组学生可进行参观、学习、评价。当遇到问题时,鼓励学生自行解决,或小组内、小组间共同协作解决。给学生灌输在实操中遇到问题和故障是幸运的理念,如果每次都不会遇到问题,那么将来工作中遇到问题就不会处理,又怎么能进行工作呐。在实操时,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动手。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真正动手,去体会师生互动的快乐,并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话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了、民主了,师生间的沟通融洽了,整个过程,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6反思不足之处:在讲理论时,有些同学接受的慢,只有自己动手实操后才能更好的接受。在学生实操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各不相同,学生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提前完成项目的学生会无事可做,这也是理论和实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在课堂中,对于能很快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任务,也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探究,当然,还可以请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去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做的慢的学生也能得到帮助。在实操中,要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做详细的分析,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漏洞在哪里,作为专题,通过强化训练和评讲,让学生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加以巩固,再通过补充强化练习加以掌握。7结束语:教学探索是教学创新的动力。教师需要聚焦课堂,探索各种教法,细心体会,善于发现问题,耐心地与学生沟通,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断高涨,培养出理论和实操双赢的双能型人才,才是我们职业教学的最终目标。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