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83今日阅读:155今日分享:35

企业如何做在职员工的背景调查工作?

针对这种候选人在职的背景调查,流程和操作怎样设计比较合理?和候选人沟通有哪些注意事项?在做员工背景调查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我们一直使用全景求是第进行员工背调的。也在一直不断的完善操作方法,在充分考虑候选人风险和体验的情况下,尽早全面地完成背调工作。但是由于候选人风险和完整背调存在一定的矛盾点,针对不同的情况,实施细分动作。下面为大家按照在职背景调查的时间顺序为大家讲解。
背调的前期沟通
1

在启动背景调查前,针对在职情况和候选人进行沟通,确认是否对现阶段工作经历进行背调,一方面是因为在职背景调查存在一定的风险,通过沟通体现必要的关怀,另一方面,如果候选人以某种理由拒绝在此时开展背调,可以询问其原因,并协商可以启动背景调查的时间。

2

对于拒绝立即开始背调的候选人,一定要根据其理由进行协商,不要对方说多久或者无限期拖延就妥协,通常情况下,他只要和前任雇主提出离职,离内部公开,就可以进行全面的背景调查,这个时间节点,就说我们要去争取的最大利益。反面教材我们也是遇到过的,候选人要求三个月以后在启动前雇主单位的背景调查,理由是不想让前雇主单位过早地知道他加,怕对他有所不利,结果三个月后又想要延迟,最后发现其在前雇主单位竟然一直存在未解决的劳动纠纷。END

进行阶段性的背景调查
1

候选人接受此刻开启背景调查,但是只可以联系指定的证明人。这种情况我们通常称之为可信任名单,名单绝大多数是指定了上级或者部门同事,对候选人离职动向保密的情况下,配合我们的背调,正常打电话跟进即可,尽量要求候选人提供两位同事,我们可以对工作时间、岗位名称等客观信息进行逻辑对比,启动初步筛查的作用,如果只提供一位证明人的话,对于时间这类要求比价精准的信息,由于不一定可以查询到人事系统,往往只能作为参考,这个阶段还不能下定论。

2

候选人拒绝此刻开展背景调查。候选人拒绝做背景调查的的人知道自己有离职的意向,所以你只需拿起电话,前台的电话,说一句麻烦问一下某某部门吗?对方只要没有说这个人已经离职了,你就可以相信在职的情况属实。这个动作有必要吗?这个可以有,因为部分有反侦察能力的候选人实际已经离职,因为一些难以启齿的原因,谎称仍在职来拖延背调。综上所述,在这个阶段,大家可以现根据身份、学历、前一家已经离职的工作经历这些不受影响的模块,结合可以联系的证明人,优先判断下诚信程度,如果已经出现重大差异,就可以终止招聘流程了。

Offer/合同签署
1

候选人愿意接受完整的在职背景调查的前提,通常都是收到offer或者签署合同,可是一旦签了,后期发现候选人工作经历存在造假风险怎么办?

2

在offer中或者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加入如果背景调查不通过offer立即失效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条款,不通过的标准要进行细化,比如薪酬差异不能超过20%,工作时间累计水分不能超过6个月等等,的诚信红线自由发挥。END

终结背调
1

待与候选人约定的背调时间临近时,请与候选人在进行一次沟通,以确定之前的约定是否可以按时生效,基于现实的因素,很多候选人给出的时间大多数的按照自己计划提出离职,或者办理好离职手续的时间,出现变数很正常,希望可以给到候选人充分的理解,这个节点如果没有进行二次确认,贸然操作,很可能会给候选人带来很多的麻烦。

2

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就可以正常完成背景调查了,这个部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之前联系过候选人的可信任名单,之前受条件限制无法验证这些人是身份是否属实,现在可以正大光明地去进行验证了,可别小看证明人身份造假,这在风险等级模型里属于最高级别的风险,甚至会因此拒绝录用。END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