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到我校视导了两天,今天终于结束了,经过本次视导给我留下的居然不是常规工作上的意见,而是一个让我深思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要留给学生什么。教师每天在教学阵地上辛劳地工作,从日出干到日落,下班回家时已经是精疲力尽。但为什么学生始终学不好,而且厌学的情绪越来越高,更有甚者连老师也一并讨厌。但没办法,家长送到学校来读书,就是要看学生的成绩,上级教育部门也要看成绩,学校为了迎合上级和家长的品味,更加强调成绩,在强大的唯成绩论的氛围下,老师只有不断地为成绩而工作。只有所教的班级得到了好成绩,才能表示老师的工作绩效;只要学生成绩高了,老师就会成为了学校的杰出人物、上级宠爱的对象,到时就可以名利双收了。归根到底,在成绩这个催化剂帮助下,教学越来越功利化,唯成绩化。成绩是一个量化的标准,是一个最容易看到,最容易比较,最容易监测的东西。而教育的目的何在呢?我记得陶行之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是对教学最好的一个诠释。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学会学习的人。但这些又有什么办法可以监测呢,而成绩则充分显示出它的优势,易衡量又受社会和家长的喜爱。在这冷冰冰的成绩压迫下,教学也越来越冷漠而没有人情味,不但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没有人情味,学校对老师也没有人情味,老师对学生就更没有人情味。学生每天对着这些没有人情味的教学,怎会不产生厌学的情绪呢?作为老师,我们到底能留给学生什么!留给学生一套强大的考试机器?留给学生对同伴、对社会的冷漠?留给学生抄作业、作弊的能力……我非常迷茫,我们怎样能顶着具大的压力而走上正确的路途,路难寻,路难行……
下一篇:老师给学生送礼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