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效率不比集中供暖低有些专家仅从宏观层面或能源的一次转换效率方面来评价电地暖,认为电地暖从低品位的化石燃料(煤炭)转化成高品位的电能(转化效率约30%),然后再把高品位的电能用于供暖,这比锅炉集中供暖的效率低很多。表面上看确实如此,但如果把集中供暖管路的热损失、末端控制的灵活程度、推广热计量的难度,以及水资源的消耗、锅炉房和热中转站的占地及维护维修和设备更新、运行管理的复杂性等问题综合考虑后可知,由于电地暖的电-热转换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因此其综合热效率并不比集中锅炉低。
比锅炉采暖更环保众所周知,电能是最清洁的能源,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存在任何污染。虽然以煤炭为原料的火力发电厂会有污染物排放,但由于这些发电厂多半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因此,它们对人类的影响远没有那些位于城市市区的供暖锅炉对人类的影响大。而且集中的、大型发电厂的污染物控制水平较高,其产生的污染比供暖锅炉所产生的污染更便于治理。另外,燃气锅炉包括小型燃气采暖热水炉虽然比燃煤锅炉的污染物排放量小,但与电地暖系统相比,其同样存在污染物排放的问题。尤其是小型燃气采暖热水炉在用于高层楼房供暖时,其所产生的局部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城市居民和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具有削峰填谷作用考察结果证明,在我国任何一个电力紧张的城市,冬季夜间的电力资源都处于过剩状态。由于电力的不可储存性,致使不少发电厂的发电机组夜间处于空转状态,这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而大部分旨在解决居民的供暖问题而建的热电联产厂,其设备利用效率比较低。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资源浪费。因此,在任何一座城市,均应该结合当地电力供应的实际状况适当发展电地暖。另外,当电热膜上覆盖3厘米水泥结合层后,在保证整个冬季全天室温在 18℃的前提下,电地暖系统夜间(23:00~7:00)用电比例占全天用电比例的65%~70%,所以电地暖具有明显的“削峰填谷”作用。如果在水泥结合层中适当添加低温相变蓄热材料后(技术和产品均已成熟),电地暖系统仅使用夜间电力,就可实现全天供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