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慢性肝病的高发,让许多人对肝脏检查重视起来,但很多人却表示检查报告一点都看不懂,那么在肝脏检查报告中,哪些数据是需要引起重视?
方法/步骤
1
谷丙转氨酶升高 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中,以肝细胞为主,在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细胞坏死时,容易使谷丙转氨酶大量释放入血液,从而转氨酶升高。 正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水平应在0~40U/L之间,如果超过正常值,可能提示有肝脏或胆脏疾病,比如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
2
甲胎蛋白升高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其与肝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临床上约60%~7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会出现AFP含量不断升高的情况。 一般成年人不超过25μg/L,超过400μg/L则怀疑是肿瘤。普通肝病引起的AFP升高可能会持续2~3周后消失。
3
肝脾肿大脾脏血液经脾静脉汇入门静脉后入肝,发生细菌感染时,极可能同时引起肝脾炎症,出现肝脾肿大。此外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脾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也会引起淤血性脾肿大,可见脾肿大与肝脏疾病关系密切。
4
肝实质增粗 肝实质细胞是指具有肝功能的单位,是肝脏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超、CT、核磁共振等都能检查肝脏的实质密度,如果肝密度过低、肝组织细胞及血管增粗,提示可能有肝脏疾病,比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结节、肝脏肿瘤等。
注意事项
平时注意养肝很重要,定时体检检测肝脏健康也是必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