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首先要考虑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结构,它构成了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无视这个特点去制定学习目标是无的放矢,终将导致学习目标的放弃。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是笼统的看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而是要细分学生在每门学科中已有知识的建构,思维特点,认知方式等。还要分析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学生个性特征等。只有详细了解了上述内容,才能对其设计合理稳妥有效的学习计划,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从局部目标到整体目标一步步地前进,一点点地品尝学习的成功,建立学习信心,建立人生的信心。强调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而不是显得比他人聪明能干。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就感,这在很多教师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学习中总是有失败者的。持这一观念的教师不妨改变一下自己的评价方式和对学生的期望与要求。如果按照单一的目标要求,用传统的考分评价,肯定有一部分学生的分数较高,而另一部分人分数较低。如果给学生制定个人化的目标,进行纵向评价,使每个人的参照对象是他自己,以学生在学习中有没有进步作为评价的标尺,淡化横向的学生之间的比较,这样是会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进步和成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而不是在横向比较中的担心、焦虑和自卑。
正确对待分数许多老师和家长都十分看中学生的分数,以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导致学生自信心的不足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他们试图逃避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事情,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愿意花时间写作业、不愿意参加考试,甚至为躲避学习离家出走、自杀等等。学生的分数只能代表学生某一段学习情况,而不能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的标准。老师和家长不应该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应该形成一套更具客观的更合理的和更全面的评价标准。老师和家长应从不同的方面表扬和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信心,而不是单从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但增强了,而且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自觉性低,基础差,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又不能持之以恒;并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都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原因。好的学习方法会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好的学习方法则会给学生在学习上增加许多的阻力,不断的挫败感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受到来自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同时又不知道怎样与教师密切配合和交流。导致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由于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业成绩不良,会造成精神苦闷,就会觉得学习不下去,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优点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矫治和帮助。使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增长自信。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归因倾向。归因是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分析推理寻找其产生的原因。归因理论家韦纳指出,归因是人类动机的主要来源,归因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四种类型:能力、努力、难度与运气。学生中存在不同的归因倾向,一些学生倾向于把学业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学业失败归因于努力和运气。这类学生容易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观念,认为只要肯努力下功夫就可以学好,而遭到失败只不过是偶然的事情;另一些学生倾向于把学业失败归因于自己没有能力,认为努力也没用,只好碰运气或靠人帮助。这种归因倾向的学生易形成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这种无能感很容易泛化,往往一门学科的失败就使得这类学生认为自己在所有学科上都是无能的。从这可以看出,归因因素中的努力因素对激发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努力因素是爱意志控制的。所以我们应当尽量使学生把自己的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上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安全感、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班级学习氛围,作为教师,应真诚的接纳每一个学生。对于那些考试成绩较低的学生尤其要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并尝试各种方法让这些学生不要认为自己对学习无能为力。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合作而力争进步的气氛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好处的。在集体生活里,培养学生在班级和学校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感觉到学校生活的愉快,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机会,如郊游、运动会、劳动实践等,培养班级凝聚力和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引导学生逐步体验自我价值人在学习适龄阶段的任务就是学习,每天所处的主要社会环境是学校,交往的人员是老师和同学,谁不愿意在这个主要生活场所中去体验成功?谁不愿意在同伴面前受到注目体现自尊?学习成绩下滑对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心甘情愿的,他们都会为此而着急。他们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和有效的帮助,在同学面前重新树立起自尊。如果家长此时此刻能够帮助学生细心地分析学习难点,帮助他们从不理解到理解,提出学习上的合理化建议,并帮助他们付诸实施,从心理上给予他们支持,就可以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克服学习困难,逐步走向成功。学习成就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会让个体不断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奋争。哪里还有“厌学”的土壤和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