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86今日阅读:26今日分享:39

二手车选购技巧之静态篇

过去消费者对二手车车况缺少认识,不能发现问题,发现不了问题。维权之路漫漫,二手车就变成了我们又爱又恨的产物,爱她经济实惠,恨他好次难辨。总之不贪图便宜,买一台质量过硬二手车,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维权。
步骤/方法
1

一、车辆前部是我们观察的核心。 1、两大灯的新旧。2、引擎盖缝隙的大小与均匀。3、漆面有无裂痕或沙点。4、龙门架及发动机舱是否有异样。以下是观察要点: (前方观察) (打开引擎盖) (引擎盖边缘胶条)   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左右对比法”:   左右对比法在我们挑选的过程中是最好用的方法,如果我们不确定某部位是否有改变,那我们就左右对比下,你就会发现有所不同了,那可能就是修复的结果,这方法简单实用。 (零件更换)   日常用车刮刮碰碰在所难免,如果没伤其筋骨我们还是可以接受的,至少你价格要降点吧。如果是伤筋动骨的那种碰撞,我们最好还是别考虑,在事故车中要牵涉到大梁修复,那可不是小刮小擦了,因为会在日后的用车过程中带来很多麻烦,安全性、操控性、稳定性都会随之下降。一般大梁修复有两种情况,要么原梁拉升修复,要么整体更换,都会有修复痕迹。修复后还会做密封胶、防锈漆,也很容易发现。

2

二、检查车辆的门窗及其玻璃。 因为四个门面积比较大,所以更容易受到伤害。我在这里重点介绍两点:胶条和玻璃。胶条有些车型是没有的,我们另当别论。胶条修复很容易发现,线条均匀度会变差。还有情况就是一个门边上胶条没了,其他三个门上都有,那就是这门被是整体更换过,那就要对A柱、B柱、C柱的情况进行观察来判断事故大小。 (车门边缘) (事故后的车门) (A柱) (车门玻璃) (玻璃上还有其他很多信息,如厂商、日期,是否夹层等)

3

三、通过内饰和仪表来判定车辆的使用程度。   内饰的颜色、气味,磨损情况都反映着用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表面看本质。仪表反馈的信息比较多,两个常用的参考对象:公里数和气囊灯。公里数是可以调的,我们一般只做参考,气囊更换很贵,动则上万,而且事故也比较大。如果气囊灯一直亮,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气囊好坏有无的判断,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对大事故的联想。 (仪表台) (磨损后的方向盘)   经销商为了把公里数较多的车卖个好价钱,调整公里数是个常用的方法。这台车已使用六年,走了29万多公里,俗话说这车用的比较“狠”。如果调成10万多点,也在正常行驶公里范围。但很明显磨损相当严重,如果方向盘有方向盘套的保护,那就观察一下座椅、踏板等部位的磨损情况。若心里没磨损的标准,那就找台公里数较少的对比下。

4

四、尾部检查,扫尾工作不能丢。 尾部事故对车的性能影响偏小,如果波及部位不深,那我们没必要太纠结。 (尾箱上的焊点)

5

五、车的费用是否齐全,选车时也要逐一盘问。   保险费动则几千,可是省钱的大项目。很多二手车在卖的时候只有交强险,其实现在车主很少单买交强险的,而且在卖车的时候都会很大方送出了全保。这里很可能是卖车的人动了省钱的念头,想把商业险给退了,或者让你加点钱买。我们可不管那么多,有商业加交强险就算了,没有就应该算费用不齐降价呗。   在广州年票980元/年、车船税420元/年,滞纳金分别是每天千分之二和万分之五,算法简单。违章不用太操心,如果经销商包过户,那就说明违章是要事先处理掉的,不然过不了户。过户费用大概几百元左右吧,不包过户,这些都要在合同上写好。提醒下不明白的都要写在合同上,报纸黑字有个依据嘛。 总结:   选购二手车时,不仅要观察仔细,还要找到观察的要点。胶条、焊点、玻璃、漆面这些都是分布在车的周围,事故必定会对其造成影响。对车辆不是很熟的朋友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左右对比的方法,来解决心中的疑惑。还有就是对于手续不全的黑车,过火,过水,特殊用途的车辆我们一定要了解清楚,发动机和波箱的判断比较复杂,以后再与大家分享。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