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小小年纪,却发脾气、扔东西、哭闹······这种“磨人精”宝宝相信让不少爸爸妈妈头疼。那么,应对宝宝哭闹,父母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小编今日列举父母劝阻宝宝哭闹的5大不恰当行为,这5种行为“为害不浅”,却比较常见。各位父母要注意哦!1、满足宝宝不合理需求以中止哭闹孩子哭闹是每一个父母都不愿看到的。于是有的父母一见孩子哭闹便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例如给孩子买他期待已久但不适合的玩具。这种行为是饮鸩止渴,当下虽然可以让孩子停止哭闹,但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一哭闹我爸妈就给我买我想要的”。久而久之,哭闹成为孩子达成不合理要求的“武器”。长大以后,孩子会对他人有很强的依赖性,而且偏向坐享其成和守株待兔,不懂得为人生奋发向上。2、哄劝无效,与宝宝发脾气有的父母在孩子哭闹的起初以哄劝为主,然而宝宝屡屡不买账,父母便发起火来“说你别哭了别哭了,还没完没了了!啊!你说,你为什么哭!”父母起初好好说话,但是孩子“屡教不改”,父母情绪一点点转变,直到突破临界点,想以打骂孩子发泄自己情绪。这时候,父母应该静下心好好想想“我打孩子是我爱他吗?还是我因为屡次失败而恼怒,最终选择打骂孩子来发泄我的不良情绪?”当父母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就能抓住问题的实相,终止不恰当的教育方式。3、恐吓宝宝有次我在小区见到一位父亲指着哭闹的儿子说“你给我憋回去!听见没!我再数三个数你给我憋回去!不然我晚上不让你进家门!”后来这个小男孩停止了哭泣,这位父亲似乎成功了。然而,我看着孩子眼神中的恐惧,还有那抽泣但不敢发出声音的样子,我觉得好可怜。这样的恐吓不仅在当时可以让孩子停止哭泣,而且长久为之,孩子将不再哭泣。因为他的安全感几乎消失殆尽,他不是不哭泣,而是不敢哭泣。缺乏了安全感的孩子会孤僻,社交力匮乏,甚至自闭。4、知道孩子喜欢哭,所以更喜欢逗孩子有的父母发现孩子“喜欢”哭,便喜欢逗孩子。每次逗到孩子马上就要哭泣,甚至已经哭泣为止。这虽然是父母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但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坏处。养成了孩子哭泣的习惯,让孩子的童年充满哭泣,充满不愉快,孩子以后会缺乏自信。5、冷眼旁观,置之不理还有一部分父母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任你哭、任你闹,我就以不变应万变。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只感觉自己一个人在世界上,无依无靠,踽踽独行。最终孩子会停止哭闹,但不是真正的停止,而是在心里流泪。长大以后孩子会自私自利,难交到好朋友。总而言之,父母应对哭闹宝宝,要做到“接纳情绪,耐心询问,换位思考,循循善诱”四大步。杜绝上面所述5种不当行为,透过表面看到事情实质,感受孩子的感受,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父母之爱,让孩子快乐幸福地生活。
上一篇:麻将听多张要注意哪些问题
下一篇:从心理学角度解析男女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