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同学阿兵,他就是典型的那种对传说中的人脉忒向往,恨不得把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了,巴不得认识的每一个人都变成朋友。阿兵交朋友到哪种程度呢?一次在我们同学的婚礼上,阿兵拿出他的手机,一个一个去搭讪,我是某某的同学,加个微信啊;来,扫一下呀,以后联系啊;我就在旁边看着,他笑嘻嘻的一个一个加好友。我看到很多人一脸的尴尬,本来不想加他的,但碍于他的“热情”,都勉为其难的加上他了。
我很不理解阿兵这种做法,就问他,你干嘛非要加他们呢?加了不认识,也没什么用吧?阿兵很不屑的说,你不懂,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外面混,就得建立自己的人脉。说了好多大道理,说得振振有词,我差点就信了呢。回来之后,我开始反思,这样见一面就强迫加上的好友,真的是人脉吗?当你有事的时候,他们真的会站出来帮你一把吗?恐怕未必。
过了一年多,我再次见到阿兵,问他的近况,当然,也问到他那所谓的人脉建立得咋样了。阿兵撅噘嘴说到,唉,平时太忙,他们总有各种事推脱,不过没关系,等他们忙完了总会来找我的。我很想说出我的真实想法,但是,看到他那“天真烂漫”,充满希望的笑容,最终也没能说出口。后来,我也再没有见过阿兵,不过听朋友说他过得不是很好,刚丢了工作,到处托人找工作呢。
我以前有一个同事,莎莎,她也是极度缺乏安全感,对每一个同事都去迎合,同事有什么事她都喜欢站出来,我去办我去办,我可以我可以。更夸张的是,莎莎对朋友圈里的每一条,是每一条消息都点赞,她说,她在建立人脉,现在这社会,就是要拓展自己的人脉才能生存。我去,这叫人脉,那叫凑人数吧。莎莎依然坚持,每天都经营着自己的人脉。后来,突然有一天,莎莎神神秘秘的跑来跟我说。我准备辞职,自己开一家餐厅,我有那么多关系,都来照顾我的生意的话,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我好意提醒了一下,这样不好吧,毕竟你也没什么开店的经验。她一脸不耐烦说我泼她冷水,还说我应该鼓励她。我也就没说什么了,只好祝愿她生意兴隆。后来,她总是喊同事们去她那里照顾生意,可是同事们都在背后议论她的菜味道不好,价格偏贵……总之,没什么好评。大家都以各种理由推脱了,再没去过。听说她生意做不下去了,上班,老板也不同意,正在四处找工作呢。
真正的人脉是你能为别人提供什么帮助,是你自身有多大的价值,而不是别人来帮助你,不是认识更多的“僵尸粉”就行的。很多人又会有疑惑,你连那些都不去做,就更不会认识其他人了!其实,你只需要做好自己,人脉自然而然就会有的。
举一个正面真实案例,也可以打打鸡血:全国最贵的商业顾问之一刘润老师分享过他的经历。很多人都觉得好奇,刘润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朋友,他的人脉都是怎么建立的。刘老师说,他当时在微软工作,有一个叫JA的公去寻求合作,刘老师自己也做了一个公益的网站,觉得能帮助他们很多,就跟他们一起做了公益的事情。做着做着,中央电视台的编导和记者找到了他,希望跟他拍公益的节目,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结识了央视的导演和很多优秀的朋友。有天,导演告诉刘老师说,给他介绍一个人,后来发现这人是凤凰卫视中华选美冠军,因此结识了这么个超级大美女。也是因为刘润老师做公益,结识了全亚洲最有钱的5个人之一,李家杰。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刘润老师做了有价值且不求私利的事情。后来,刘润老师离开微软,做了李家杰的私人顾问。后来,海尔的张瑞敏看到刘润老师写的文章,就主动请刘润老师做海尔的集团战略顾问。把刘润老师的经历倒回去看,你怎么也想不到一切的起因都是当初帮助JA公益组织,建立那个网站说起。如果说当初刘老师为了自己的私欲,不去做公益的事情,那他后来的一切都不会发生;如果说是为了投资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刘老师也不会结识那么大个富豪,更不会有后来的私人顾问。
具体怎么做?1.不要有目的性的交朋友交朋友应该是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做喜欢的事情。而不是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为了多认识人而认识人。
2.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尽可能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把你的专业发挥到极致,总会有人需要你,会主动来找你的。比如,你的Excel表格做得特别好,公司的人一有Excel方面的问题都会想找你帮忙,久而久之,认可你的人会越来越多,你还怕没人脉,没关系吗?
3.除了自己专业外,培养一到两个专业技能呆伯特系列漫画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说过,如果你想取得出类拔萃的成就,你大概有两个选择。一是把自己所在专业的技能做到全世界最好,但是能做到这个的人少之又少。另外一个选择是,你可以选择2项技能,并把这2项技能都练到世界前25%的水平,相对来说就容易得多。同时拥有2项前25%的人是比较少的,这样你就拥有多数人不具备的竞争力。
总之,真正的人脉需要:给予价值。你能给予什么样的价值,你就会认识什么样的人。如果不能用价值浇灌人脉,那就只能用人品抵押。抵押到最后还不起了,你还想借,那就只有一个后果:破产!
部分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不当之处,请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