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婚礼禁忌1、议婚 议婚是指在可以选择婚姻配偶的范围内和民间习俗允许的方式下,对可择婚对象所做的具体交涉活动,它为男女订婚服务。在议婚阶段及其操作过程中,有一些禁忌规约需要遵守。 忌找多嘴媒婆说媒以避免酿成灾祸和悲剧。民间认为媒婆说媒切忌事未成就四处张扬,开始时要尽量避人耳目,否则不但婚事不能说成,还要遭人唾骂。媒未说成时,远亲近邻就都知道了,会坏了女方的名声;若是到了最后还是未说成,女方会认为失了“名节”,从而酿成灾祸和悲剧。在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谈恋爱,不管是自己认识的还是别人介绍的,开始时都很隐蔽保密,只有到了一定程度才逐渐公开,也是这个道理。这是千百年来这种民间禁忌习俗的发展和衍化。 纳彩时忌用死的动物。纳彩通俗地讲就是指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古时纳彩常用活雁作为提亲时的礼物,现在,许多地方还有提鸡、鹅等禽类作为纳彩礼的。但不论是雁还是其他家禽,作为纳彩礼都要用活的,忌用死的。因为婚姻是人生的大喜事,与死联系起来太不吉利了。据说,雁一生只配偶一次,失去配偶,终身不再配对,民间纳彩送雁即取婚姻忠贞不二之意。 婚龄与生肖冲克的忌讳。在结婚年龄上,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规定,各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忌讳。某些男女年龄不适合婚配的,如果仍为婚不禁,轻则婚后受难,重则犯刑、冲、克、害,为避免这些灾难,在婚龄上出现了诸多忌避。如达斡尔族女子忌在母亲生自己的那个年龄结婚,忌在十六、十八、二十等偶数年龄结婚,男子则无此忌。畲族忌在十八岁时结婚,以为婚后会受“十八难”。在婚龄禁忌习俗中,男女双方年龄不宜相差太大,婚嫁不宜过早过迟等都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生肖即为人的属相,一个人不管生于何年,都会有一个相对应的动物作为属相。在合婚时,民间有避女属虎、属羊之说,忌避女属虎的俗信大约是直接来源于民众“畏虎为患”的心理。古有谚语“女子属羊守空房”,这是民间流行的“眼露四白,范文网,五夫守宅”的说法在作祟。因为羊的眼睛被认为是“露四白”的,于是属羊的女子就倒霉了,成为男子婚娶时所禁忌的对象。这种女子属虎属羊的禁忌纯属无稽之谈,没有一点科学的合理的成分。
中式婚礼禁忌2、订婚 订婚俗称定亲,通过订婚来确定男女双方待婚配的关系,是嫁娶之前的重要事项。 订婚的第一项是纳吉。所谓纳吉是把问名后通过占卜得到的合婚消息告知女方的一种礼仪,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式,俗称“送定”、“过定”、“定聘”等。在“定聘”中有许多忌讳,为的是辟邪和消灾去祸。如定聘时的定金必须是偶数,忌单数,定礼也要成双成对,忌单数。 订婚的第二项是纳征。纳征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男女双方已达成婚姻协议,男家就正式将聘礼(俗称“彩礼”)送往女家,这就是纳征的仪礼。纳征的仪礼也有许多忌讳,以避免不幸的事情发生。比如,聘礼数目忌单数,忌送女方鞋子,此含有避免女方穿上鞋子溜掉的心理。 在定亲的过程中,有些地区和民族有卜婚的习俗。卜婚中,有时是以人们对某种物象的好恶感来决定婚姻的。由于某种物象被认为是灾祸、妖邪的征兆,所以凡是婚姻跟这种物象联系在一起,那就是要忌避的。如布依族订婚那一天忌有响雷,对他们来说,响雷是恶兆,为防万一,只有自动解除婚约。哈尼族婚姻的缔结要经过“踩路”仪式的考验,所谓“踩路”就是让男女双方家族的老人一同在村寨外林间崎岖的小道上默默地走一段路,看是否有兔子或狼等野兽出现,若有则不吉,婚约只好取消。不过这一习俗现在已经改进,至于是否有野兽出现已不起决定作用,它只不过成为一种例行的订婚仪式罢了。
中式婚礼禁忌3、请期 请期是“六礼”之一,旧时指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家,求其同意。婚期的择定因趋吉避凶而有了一些禁忌。据《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旧时南京一带“男家欲迎娶,先将男女八字送星家诹吉,必使无冲犯,无刑克之良辰,以全红柬上记新人沐浴何时,水倾何方,新人上轿何时,合卺何时,避忌何人,谓之送日子”。在婚期方面,对于年、月、日都有忌讳的规定。 首先是禁忌某些年份。民间对结婚安排在哪一年是有选择的,有些年份必须忌避,以祛凶辟邪。汉族许多地区忌无立春日的那一年结婚,认为这一年是“寡年”,而“寡年结婚不养崽”。对于有两个立春日的那一年是否应忌避,各地就很不一样,一些地方认为这一年结婚好,取“双春双喜”之意,一些地方认为这一年结婚不好,因为“双春喜冲喜”。德宏傣族则有忌避“凶冲喜”的习俗,在直系亲属长辈去世一年中因服孝要忌举办喜事。 其次是禁忌某些月份。汉族、佤族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忌避五月、七月、九月嫁娶,说这几个月是“恶月”,鬼很多。由于恶鬼出没作祟,这期间嫁娶是不易成功的。 再次是禁忌某些日子。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忌避单日嫁娶的习俗,反映了民间“好事成双”的信仰。汉族某些地方尤忌七月七日嫁娶,反映了人们夫妻要长相伴随的心理,而不要像牛郎织女那样长期分离,只有在七月七日那一天才能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