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8+细胞抗病毒因子(OAF)一种由CD8+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参与了CD8+细胞抗HIV效应。然而,细胞接触是抑制HIV产生的最有效的机制。这两种活性是否反映了同种抗病毒机制并不清楚。可以通过在感染CD4+细胞中直接加入来自培养CD8+细胞的上清液来证实CAF的存在。随后显示,在没有任何影响CD4+细胞活力和增殖的情况下,病毒复制得到抑制。和CNAR一样,CAF阻止病毒转录,并且还有研究证实CAF降低了通过HTLV和Rous肉瘤病毒的LTR介导的报告基因表达。尚需进一步研究表明NFAT-2或NF-KB等LTR内的位点是否受到影响。例如,一些研究证实,抗HIV活性与NF-kB或LFR内的几个其他区域无关。这些结果表明,该抗病毒效应发生在HIV产生上游阶段,影响了病毒转录/延伸进程(如P-TEFb)。尽管由CD8+细胞产生的CAF很少,但CD8+细胞培养液1:4稀释后仍能使HIV复制降低5O%。CAF的分泌水平与临床症状相关,CD4+细胞计数高的健康个体培养的CD8+细胞分泌的CAF量最多。CAF有限量的分泌使我们很难鉴定这种抗HIV效应。我们不得不承认CAF是代表一组因子,而这些因子只有一起存在时才能被识别出来。该情况已经在实验室观察到了,CD8+细胞分泌的β-趋化因子能阻止R5病毒感染。CD8+细胞分泌的少量β-趋化因子与CD8+细胞抗HIV活性相关,在β-趋化因子中和抗体存在情况下,CAF仍能发挥抗X4和R5活性以及持续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这充分表明还存在其他尚未鉴定的蛋白参与。有报道显示,CAF是一种对蛋白酶敏感的蛋白,估计大小为1O~50kDa。该蛋白耐热(86℃,10min),并耐酸(pH=2,O),并可以抽取并冻干。其他大多数细胞因子在刺激后前3天内就可以产生,而CAF、在CD8+细胞活化后5~9天才达到最大分泌量。重要的是,CAF在细胞内颗粒中并没有被发现。除了在SIV感染的恒河猴中发现CNAR外,减毒SIV感染的恒河猴以及SIVmac239-感染的长期不进展的猴子的CD8+T细胞还会释放可溶性因子,这种因子能在体外抑制SIV病毒的复制。而且,最近研究表明,在SIVmac251-感染的猕猴中,类CAF活性与血浆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计数相关。但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该抗病毒效应是诱导产生还是在病毒复制前就存在了。该因子与CD4+T细胞计数直接相关表明该因子有抗病毒的活性。另外,近来发现HIV-2感染者的CD8+T细胞比HIV-1,感染者CD8+T细胞更能产生抗HIV蛋白。该发现可以解释HIV-2传播效率较低而且感染者疾病进展较慢。在抗原刺激后的猫CD8+T淋巴细胞中也发现抗FIV可溶性因子,而且该因子能抑制FIV病毒复制。如以下所述,大批细胞因子已经得到评价,但所有这些因子均没有CAF特征。
上一篇:怎样准确的鉴定抗体
下一篇:免疫系统是如何进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