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妈妈生下小宝宝后没有马上开奶,或者奶水稀少,但宝宝饿了我们怎么办呢?在很多爱婴医院里禁止喂除母乳之外的任何东西给宝宝,哪怕是水。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情况下,在宝宝出生后1至2周后妈妈才会真正下奶。但在宝宝出生的第一周必须让他多吸吮、多刺激妈妈的乳房,使之产生“泌乳反射”,才能使妈妈尽快尽早下奶,直至足够宝宝享用。如果此时用奶瓶喂宝宝吃其他乳类或水,一方面容易使宝宝产生“乳头错觉“不愿再费力去吸妈妈的奶,另一方面因为多数冲制的奶比妈妈的奶甜,也会使宝宝不再爱吃妈妈的奶。这样本来完全可能母乳喂养的妈妈会因宝宝吸吮不足,而造成奶水分泌不足,甚至停止泌乳。那么,宝宝一时吃不饱,又会饿怎么办呢?宝宝在出生前,体内已贮存了足够的营养和水分,足以维持到妈妈泌奶,而且只要尽早给宝宝喂奶并坚持不懈,那么在宝宝吮吸的刺激下,母乳足以够其享用,而且会越来越多,不要轻易失去信心。
许多产妇在分娩前,总预先买好奶粉、奶瓶、奶头,婴儿出生后,就先喂点牛奶。这种方式喂养是错误的,害处很多。首先让婴儿喂哺了牛奶,就不愿再吸吮母亲的乳头,减少对母亲乳头周围神经的刺激,降低催乳素、泌乳素的分泌,导致母乳量减少。其次牛奶喂养细菌污染的机会多,尤其是用奶瓶喂养,奶瓶及奶头易被细菌污染,使用不当时,易使婴儿发生腹泻。另一方面,从营养学方面看牛奶的营养价值要远低于母奶。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开奶前不要预先为牛奶。
母乳喂养的婴儿不容易得病母乳喂养的婴儿很少有肠胃炎、胸部感染和麻疹的病例,这是由于婴儿直接接受了抗体的缘故。所有的婴儿都在出生前通过脐带内他们母亲的胎盘血中接受了一些抗体,而母乳喂养的婴儿,其体内抗体则可由初乳和母乳内的抗体得到补充。在婴儿生活的头几天里,抗体可对肠道产生一种保护作用,并且由于抗体为血液所吸收,形成了身体保护作用的一部分,以抵御各种传染病。有些抗体,诸如抗脊髓灰质炎的抗体是在母乳内的,因此,当用母乳喂养婴儿时,母亲能够自动地保护新生儿。
母乳喂养的婴儿不会便秘:婴儿很少拉大便,这是由于食物有效地和完全消耗的缘故。婴儿的大便往往软而无臭,并且不含有通常会引起阿摩尼亚性皮肤炎的细菌,因此,婴儿是不易患尿布疹的。
开奶前不要喂牛奶
母乳喂养宝宝不容易生病
母乳喂养的婴儿不会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