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形成肿块的原因:1、血管破裂,深部血液逐渐吸收、机化,形成硬块。
2、药物刺激,有些药物不能被及时吸收而滞留在局部,对局部产生化学性刺激,引起组织增生而出现肿块。
3、注入不易吸收的药物,油剂比水剂难吸收,如维生素D3注射液、油剂青霉素等。注射深度不够易起肿块。
4、注射部位不正确,药物注射在皮下组织,药物很难进入血液,局部药液很容易形成肿块。
1、热敷法:将毛巾或纱布叠成方块,侵入60摄氏度的热水中,取出拧干覆盖在硬结部位,温度散发后更换,一天两次,每次半小时,持续7-10天,也可以用热水袋持续热敷,但要注意外面包上毛巾,防止烫伤。注意:不能刚打完针就热敷,这样不但不能促进药物吸收,还会有诱发针眼感染的危险,所以必须2小时后进行。而且硬结形成久热敷是毫无用处的,所以只有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土豆法:取新鲜土豆,洗净后切成1.5-2厘米薄片,覆盖于硬结处,持续30-60分钟,每天4-5次。如果面积较大或者症状较重,可把土豆磨泥,用纱布裹好,敷于患处。注意: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先将土豆用热水加热1-2分钟。注意预防:注射完毕后只能用手指压迫棉球止血;不能揉。要两侧臀部交替注射 ,分小剂量注射。避免使用油剂。
3.药物湿敷用50%硫酸镁溶液,局部用纱布湿敷可以达到消炎止痛、增加吸收的功能。
4.湿润烧伤膏涂抹法湿润烧伤膏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抗炎、止痛、促进愈合等功效,将其涂抹于创面,并配合红外线的照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可帮助减轻损伤,防止感染。
4.局部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感,帮助水肿消退。具体方法:先在硬结部位置干净纱布,用中指或示指的指腹在纱布上按摩,注意动作缓慢,力度适当,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50周,每日2次。
1.刚打完针6小时内禁止洗澡
2.肿块处痒时,尽量不要抓挠,会影响药物吸收
3.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