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83今日阅读:155今日分享:35

如何深化中小学课堂模式改革

中小学课堂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涉及到各个层面。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老师、学生都需要行动起来。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并且提供组织保障。教育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下属的教研室要着眼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质量和效益,对课堂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让课堂的每个环节发挥最大效益。要通过教学调研、检测评估等形式,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引领、管理、服务和监督。学校领导要努力抓好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常规管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制度的创新,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内涵发展。 二、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和课程施教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研究,促进教师对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吸收和内化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加深体验、用心领会、生成感悟,在学校和教师个人两个层面上,构筑起既符合课改精神,又切合教学实际的校本化、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理念框架体系。要实施新课标、新教材通研计划,充分利用课改培训、学科会议等机会,不断探索完善集体备课、课前说课、课后反思等有效教研方式,展开对课标、教材的学习和通研,以达到让每位教师对课标系统把握、对教材融会贯通的目标要求,提高广大教师理解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保证。让教师走出去,到一些名校去参观考察学习,能学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搭台子、铺路子,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或新任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三、以活动促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研课”、“同课异构”、“异课同构”赛课活动,开展优秀集体备课学案、个人备课教案展评和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提高学科教研水平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施水平上。 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依据学习目标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参与学习的习惯、勤于复习的习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阅读记笔记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保持听说读写并用的习惯、坚持参加文体活动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使学习事半功倍,而且会终生受益。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