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质量低劣 饲料被污染, 或者用伪劣的高盐、 鱼粉、 生豆饼乃至假原料, 致使饲料适口性降低而使采食量减少, 且会造成腹泻, 肝坏死等而致营养严重不足的营养代谢病使产蛋率下降, 而且后期恢复非常困难。 此外, 维生素含量和能量蛋白质的临界缺乏、 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合理、盐分的过量或不足, 都会对产蛋数量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 饲料应存放在通风、 阴凉、 干燥的地方, 在产蛋期间, 不能饲喂低劣、霉变的饲料, 同时饲料一定要保持相对稳定, 在任何情况下, 饲料配方不能大动大调, 饲料的营养成分也不能变化太大, 另外随着鸡产蛋率的不断上升, 结合产蛋鸡的日龄、 均匀度及产蛋期光照时间的逐渐增加, 又必须根据鸡群状态给予产 蛋鸡过渡的日粮。药物不良反应 某些药物对产蛋鸡生产性能有一定影响,甚至会导致产蛋率明显下降。如磺胺类药物、金霉素、丙硫苯咪唑等药物用于产蛋鸡群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产蛋下降。有资料表明,用磺胺二甲嘧啶3~5d可导致产蛋率下降10%一20%,而用金霉素以100X10—6拌料饲喂5d,产蛋率下降20%~30%,用丙硫苯咪唑(30mg/kg体重)进行驱虫后,产蛋率可下降30%左右。
许多病毒性疾病都能引起鸡群产蛋率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各种疾病对鸡群的产蛋率及鸡蛋品质的影响又各不相同, 鸡群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相应的临床症状。 值得一提的是鸡群产蛋量在1--2 周内下跌数十个百分点, 并出现蛋品异常(如软壳蛋、 小蛋、 沙皮蛋、 畸形蛋、 破蛋增多等) 的现象, 多与病毒性传染疾病的急剧暴发有关。 影响蛋鸡产蛋率突然下降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有新城疫、 禽流感、 减蛋综合征、 鸡痘和马立克氏病等。 1 新城疫(ND) 由新城疫病毒引起。 无季节性, 不分品种和年龄均易感。产蛋鸡群较多见非典型ND,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 且病变不典型。 主要表 现为产蛋率下降(20%~40%, 可持续1~2 个月) 和腹泻, 少数伴有呼吸道症状。 剖检时常见卵泡充血和卵黄性腹膜炎, 盲肠扁桃体和直肠粘膜出血。 典型ND 则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超过 90%, 产蛋率锐减(下降 50%~90%) ,甚至接近停产。 呼吸时发出特殊的“呜-呜” 声, 嗉囊积水积气, 拉绿色粪便, 特殊的神经症状(扭头、 歪颈、 转圈等) 和腺胃出血、 肠道出血、 溃疡, 卵泡严重出血或卵子破裂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2 禽流感(AI) 由 A 型流感病毒引起。 本病的特点是病毒具有多型性(亚型多、 各亚型毒力差异大) 、 易变性(病毒可通过基因重排、 基因置换使其抗原性和致病性发生变异) 和临床症状多样性。 本病无季节性, 不分品种和年龄均可发病。临床症状变化很大, 与病毒毒力、 有无混合感染、 年龄等因素有关; 强毒株所致高致病性 AI 传播快(3-5d 全群感染发病) 、 病程短(1一 2d) ,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达 90%一 100%; 产蛋率大幅下降(50%一 70%以上) 甚至停产;病鸡不食, 呼吸道症状明显, 冠、 髯发紫, 头部肿大, 震颤或共济失调, 脚鳞有紫色出血斑。 剖检时有全身败血症病变, 头部、 颜面部皮下胶样或出血性水肿, 腺胃出血、 胰脏有出血、 坏死, 明显的卵黄性腹膜炎和卵子严重充血。 弱毒株所致低致病 AI 则有消化道、 呼吸道一般症状, 产蛋率下降 15%一 35%左右, 且可持续 3-6 周; 软壳蛋、 畸形蛋增多、 蛋壳色泽变浅; 死亡率 0 一 15%左右。 剖检时较为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内有脓样或干酪样物) 和卵黄性腹膜炎。 3 减蛋综合征(EDS-76) 由腺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 引起。 本病多见于刚产蛋或刚进入产蛋高峰期的青年母鸡群; 母鸡无任何临床症状; 产蛋率突然下降10%一 40%不等。 若在产蛋高峰期之前发生本病则无产蛋高峰期出现。 产蛋下降可持续 4-12 周左右。 畸型蛋、 薄壳蛋、 软壳蛋增加, 蛋壳色泽变浅。 剖检时可见卵巢、 输卵管萎缩、 变小或有输卵管炎; 其他内脏器官均无病变。
综上所述, 根据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 只要在生产实践中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 完整的免疫程序, 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科学的饲养管理, 是完全能够延长蛋鸡的产蛋高峰期, 保证蛋鸡应有的产蛋量。 如果出现非正常性产蛋量下降, 应根据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诊断及时查明原因, 并根据不同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措施, 必要时需及时淘汰病残鸡, 从而降低饲养成本,提高蛋鸡的经济效益。针对疾病引起的产蛋下降,需注射东方健 蟾毒抗,禽同源精致血液蛋白,肌肉注射;成禽:流行性感冒1毫升/公斤,新城疫、副粘病毒等0.5ml/公斤;雏禽:流行性感冒500羽/瓶,新城疫、副粘病毒等1000羽/瓶;预防量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