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信号强度、穿墙能力和稳定性是考量路由器最核心的几大考点,而决定这几项成绩的硬件部分则隐藏在路由器的内部,唯有将其拆开才能一窥真容。简单来说,无线路由器内部主要由PCB板、主控芯片(ARM架构处理器)、无线基带+射频芯片、交换机芯片(有些主控芯片会整合基带、射频或交换机芯片)、内存和闪存等芯片组成。其中,主控芯片决定一款路由器Wi-Fi信号的传输质量、强度以及覆盖范围,因此也是最最关键的存在。而闪存芯片则用于安装操作系统,智能路由之所以智能的原因,就是配备了高主频的主控芯片,以及可安装更复杂智能系统,拥有足够大空间的闪存芯片。
工具/原料
你的聪明才智
方法/步骤
1
天线的真实作用很多路由器都配有1根或是多根天线(MIMO,多天线传输技术),而用户也青睐选择配备更多天线的产品。实际上,MIMO技术的本意是通过天线弥补54M传输速度所遇到的瓶颈,提升稳定性和方向性。天线的数量,主要以反映无线传输速率为主,提升信号强度为辅,而信号的强弱和穿墙能力则体现在射频芯片的发射功率上。因此,盲目地轻信3天线的路由器穿墙能力一定优于1天线的产品的观念,应该到了转变的时候了。总之,天线有比没有强,但多却不一定比少强。
注意事项
目前路由器主控芯片主要以Broadcom、Atheros、Marvell和Ralink四大品牌为主。其中Broadcom和Atheros是最主要的芯片提供商。比如极路由就搭载了高通旗下的Atheros AR9331主控芯片,拥有400MHz以上的主频,而64MB的内存与16MB(安装操作系统)+8GB的缓存芯片组合,在百元路由器中可谓豪华的配置了。拿TP-LINK同价位的TL-WR841N路由器为例,其仅内置32MB的内存和8MB的闪存,如此就能看出智能路由和传统路由之间的硬件差异了吧?当然,很多很高端传统路由器的配置比极路由还要高,只是没有体现出“智能”的特性而已,理论上只要芯片主频足够高,闪存足够大,都有机会刷入智能的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