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970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家有音乐小神童

音乐可以陶冶性情,启发智能,那么,当你想培养宝宝的音乐素养时,该选择什么类型的音乐?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探索如何用音乐培养高智能的宝宝,即使宝宝不能成为小小莫扎特,也能从音乐中学会许多东西。
工具/原料

从胎儿时期开始,宝宝就在妈妈肚子里默默感受着这世界,等他们出生后开始真正接触世界时,他们会用多重感官来学习、认识世界。对宝宝而言,音律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也最有帮助。因此,许多给婴幼儿设计的玩具,都有叮叮咚咚高低起伏的旋律,这种美妙的声音让幼儿不会轻易厌倦这个玩具,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宝宝会开始哼着不成调的旋律了,这表明他们源源不绝的学习能力已经被激活了。

方法/步骤
1

音乐启蒙应始于胎教   音乐智能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家长都知道,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需从小开始。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合适的音乐环境,让他从小耳濡目染,感受音乐动听的旋律,这对他形成良好的人格益处多多。那什么时候才是开启宝宝音乐智能最恰当的时机?人类从有生命开始,便能自然地与音乐、律动产生关系。一般胎儿在6~7个月大时,开始对声音有所反应,因此建议怀孕的妈妈们可以用唱歌、律动和听音乐等方式培养胎儿的音乐能力,来增强胎儿的音乐感觉。   听音乐的宝宝的感官开发比较早,语言发展也会比较早,同时宝宝的性格会比较大方、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且能清楚分辨音乐品质的好坏,这对其成长后的音乐审美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婴儿刚出生时的音乐感觉是最高的,加拿大心理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母亲如果一边哼歌一边摇晃着婴儿,不但让婴儿觉得有趣好玩,且感受节奏的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婴儿大脑的节奏感;而哼歌时的摇晃或跳动,是在设定宝宝的感官系统。父母摇晃宝宝的早期经验,对宝宝未来的学习很重要,如果在这个时期给予宝宝正确的训练,就能增强婴儿的音乐感觉。

2

依成长发育选择音乐类型   不同类型的音乐,宝宝听了会有不同的反应,清脆或活泼的音乐格外能吸引他的注意,而轻柔的音乐可让宝宝安然入睡。在宝宝出生5~6个月时,如果给他听音乐,他已经会试着去寻找音源了。   那么如何选择乐曲作为启发孩子的工具?怎样依照宝宝成长发育的阶段,选择不同的音乐类型来提升宝宝的音乐智能呢?   0~1岁   1个月大   有分辨不同频率的能力。   3~4个月大    开始会发出咕咕声与有目地的声音。   5个月大    对旋律、内容不同的节奏,能显示其敏锐度。   6个月大    能成功配对出特殊的音调。   半岁前   声音:“声音传感”时期。   动作:重复性动作。   表情: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反应,比模仿更容易出现。   宝宝的感官尚未完全启发,因此音乐教育活动主要以“听”为主,这时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或用哪种方式给孩子听音乐,家长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曲风对比较明确 选择音乐时,音乐元素的“高低”、“强弱”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以婴儿的喜好程度为先 家长并非一定要为了培养宝宝的气质而选择古典音乐或者高雅音乐,其实,具有文化性或乡土性的音乐,也是不错的选择,英文歌、儿歌,或是特殊乐器所弹奏的音乐(如陶笛、二胡),这些对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也有相当大的帮助。你甚至可依照婴儿的喜好,选择一些流行歌曲播放。

3

音质和音量 音响要清晰、纯净、好听,音量要适中、稍弱。   听音乐的时长 每次听音乐时间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   配合孩子的生活放音乐 可以分为起床、洗漱、吃饭、游戏、睡眠,依不同场合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当宝宝情绪烦躁不安时,可以放一些亲切、活泼、有趣的音乐,帮助他稳定、调剂情绪;当宝宝玩得很兴奋,但已经到了睡觉时间时,可以让宝宝听安静、柔和的摇蓝曲。   变换音乐的频率不要太快 配合孩子生活的音乐曲目,在1~2个月内最好相对稳定,让宝宝听同一组音乐,让孩子有一个感受、记忆音乐的过程。   1~2岁   声音: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并能利用拿到的东西制造声音。   动作:对节奏性或旋律性强的音乐有明显的反应。   此时幼儿开始学习说话、走路,因此参与音乐活动的方式可以拓宽一些。   选择节奏鲜明、短小活泼的乐曲 带着孩子随音乐节奏做拍手、招手、摆手、点头等动作,接着逐步增加踏脚、走路等动作。宝宝手部动作发展比脚部要早、快且灵活。因此,先让孩子随音乐节奏练习手的动作,然后再练习踏脚、走步等脚的动作。练习手、脚动作的合拍、协调,可以感知音乐节奏的快乐,发展孩子手脚动作的灵活、协调、优美。   教孩子唱儿歌 也可以拍着节奏念歌词,在宝宝已经会说歌词的基础上,让宝宝随家长学唱适合孩子能力的歌曲。要注意的是,家长的歌声和伴随孩子歌唱的乐器一定要音调准确,否则不准确的歌声和乐声可能造成孩子将来“五音不全”。

4

2~3岁   2岁   语言:只能用单个词表达意思。   动作:经常通过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意识和听觉,且能用所触及到的物体制造各种声音。   协调性:注意力简单、有限,通常不能与其他孩子一同玩耍。   情感:在身体和感情上依赖成年人。   歌唱:喜欢唱歌,常常对一些歌唱的片段有较强的“复制”能力。   节奏:积极地去反应节奏明显的音乐。   听觉:鲜明生动,有特点的音色容易被孩子理解和记忆。   3岁   语言:词语较之前有大幅且快速的发展。   歌唱:能完整准确地唱一首歌。   节奏:能理解音乐拍子和动作之间的关系。   动作:越来越协调,也不断增加控制节奏的反应能力。

5

此时幼儿有自己的理解能力,选择的歌曲应容易让孩子理解、感受,并易演唱。   1 可反映孩子生活的歌谣为佳。   2 歌词以孩子能理解的事物、能感受的情感为宜。   3 歌曲篇幅短、节奏简单、易唱、音域在6度以内最好。   4 歌词简练、上口、易懂、有趣味,旋律优美、动听、能表达孩子的情趣。   歌曲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歌唱能力和兴趣发展,对于好歌,孩子会曲不离口。对幼儿来说,音域广、定调过高或过低、节奏复杂、内容情绪难以理解的歌曲,对孩子的歌唱并没有帮助。难唱的歌曲会使孩子的嗓子疲劳,并会损伤孩子的嗓音。让孩子唱他们难以理解的歌曲,会破坏孩子的歌唱心理,误认为唱歌可以有声无情,可以不知道唱的是什么。

6

如何让宝宝快乐学音乐?你可以试试下列方式:   购买一些简单的小乐器 如铃鼓、木鱼、响板等,也可以在家中自己制作简单的小乐器,只要能让孩子敲敲打打,任何乐器都能引发孩子的兴趣。   用铃鼓、沙球等敲击其他乐器 你可以带着宝宝一起敲,让宝宝感受音乐的节奏。   随时随地引导孩子学习 家长除了正式对婴儿进行音乐培养以外,还可于其他时间进行, 如洗澡、出游时。   多配合教具使用 婴儿以感觉探索居多,除了以听觉、动觉、身体触觉刺激婴儿外,家 长也可针对所教学的内容设计教具,通过实物、照片的配合,让婴儿间接理解歌词的内容,教具可包括动物或人物手偶、食物、照片等。

7

亲子一起学音乐   以下将介绍几种游戏,帮助你启发宝宝的音乐智能,让宝宝在玩耍中培养音乐智能。   童歌教唱篇   【活动一】   适合年龄:0~6个月   方式:小脚小手做运动   教具:音砖、响板、铃鼓   歌曲:三轮车 |  1  1  2 3  |  5  5  3  |  5 5  6 7  |  1 1  5  |  三轮   车    跑 得 快   上面 坐个   老太 太 |  1 1  6 5   |  3  6  5 3  |  1  2 3  |  5  6 5  |  3  2  |  1 - || 要五毛阿     给一  块    你  说    奇  怪    不 奇   怪   活动过程:   1 请照顾者协助宝宝以手当三轮车的踏板,随着音乐的速度转动。   2 教熟悉后,请宝宝躺在地板上,照顾者将宝宝的脚调整成屈膝,配合歌曲的速度做采脚踏车的样子。

8

【活动二】   适合年龄:6个月~1岁   方式:歌唱+律动   歌曲:一个拇指动一动 | 1  1  1  1  1  1  5  |  3  3  3  3  3  3  1  | 一个 拇 指 动 一 动, 一 个 拇 指 动 一 动, | 5  5  5  5  5  1  5  4  |  3  2  1  - || 大家 唱 歌 大 家 跳 舞, 真 快 乐!   活动过程:   1 家长协助幼儿依据歌词内容做活动。   2 较熟悉后,可替换成“一只手臂甩一甩”、“两只小脚跳一跳”。

9

【活动三】   适合年龄:1~2岁   方式:念童谣   翘翘板,真好玩,你上天时我落地;小小朋友不淘气。   翘翘板,真好玩,你落地时我上天;小小朋友不翻脸。   动作指导:   1 请照顾者以面对面的方式抱着宝宝,轮流做高低的动作。   2 请照顾者抱起婴儿或放低婴儿。   教具:木枕(块状木头)、小铁琴、铃铛、三角铁、木棍   活动过程:   1 第一次念歌谣时,照顾者可有韵律地做活动。   2 照顾者可一边念歌谣,一边用各种乐器敲打节奏。   3 在熟悉念歌谣的方式与节奏拍打后,做出动作。 END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