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时间:出生时(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2月龄:骨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3月龄:骨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4月龄:骨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灭活苗第一、二次)、(减毒活苗第一次。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推荐疫苗(即二类疫苗)程序:2月龄始:同骨髓灰质炎疫苗程序,可以在2、3、4个月分别接种3剂HIB嗜血杆菌疫苗,满周岁后加强1剂。6月龄:口服轮状病毒疫苗。1周岁:接种水痘疫苗、甲肝疫苗。1.5岁-2岁:接种麻风腮疫苗(可代替麻疹第2、3针)。2周岁:接种肺炎疫苗。每年9月至次年1月:流感疫苗接种。
预防接种后引起过敏性哮喘、晕厥、休克等严重反应的很少见,一般只出现局部和全省的反应。
(1)局部反应。一般在接种后24小时左右出现。主要表现为在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的现象。按红晕或侵润大小分为弱反应(直径为2.5厘米以下),中反应(直径2.6-5厘米)和强反应(直径5厘米以上者或直径5厘米以下但伴有淋巴结炎者)。比如,百白破三联针接种后,大约有5%-10%的宝宝在注射局部有明显的红肿、硬块或疼痛。
(2)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同时可出现头痛、寒颤、恶心、呕吐、腹泻、乏力和周身不适等现象。比如,百白破三联针注射后,有2%-6%的小儿发热,体温达39℃或更高;接种麻疹疫苗后,也有5%-15%的宝宝在接种第六天开始持续5天高热(39.4℃以上),约有3%的宝宝发生一过性皮疹,应与其他出疹性疾病相鉴别。
每种疫苗的接种时间不能任意提前或推迟,接种次数不能增加或减少,间隔时间要准确。
每种疫苗适时的复种,是因为接种或口服一次疫苗,只能使宝宝在一定时间内产生免疫力,不会被某种疾病侵染,丹不能终生免疫。
以上基础和加强免疫疫苗是必须接种的,即强制免疫疫苗,也称一类疫苗,国家免费为儿童接种;还有一些疫苗不属于强制免疫范围,如上列的二类疫苗,都是收费,可自愿选择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