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语言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在现代,语言文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可你知道在当代用古代说话的方式聊天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吗?
方法/步骤
1
先秦时代“口语”特色在先秦时代,文言文和口语方言是几乎一样的,与现在注重使用双音节词的习惯不同,取而代之的是单音节词。譬如《论语》《孟子》这类,可以说就是当时口语的实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样的文字语言中多是自然的口语,而古文也被当时认为是“死文字”。
2
两汉时期“脱节”改变两汉时期,口语和文言文就有了一定的区分。在中国第一部方言著作、西汉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这本著作中,除了以通语解释方言以外,还注重以今语解释古语。虽然文言文和口语都在发展,但前者远远跟不上后者的速度,距离日益加大。果然还是简便流行的语言更是引人喜爱。
3
唐朝时期“早期白话文”雏形这种文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时佛教的大发展。由于教徒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平民百姓,为了方便传播思想,翻译的佛经和佛教故事大多都使用当时的口语,是早期白话的雏形。
4
宋朝时期“脱节”完毕到了宋朝,文言文和口语已经完全脱节。当时的读书人,很少有主动用文言文表达生活琐事的习惯。
5
元朝时期“口语”风靡元代时期,不只是平民百姓使用口语,就连当时的在任皇帝都“懒”到用口语下诏书。
6
明清时期“小说语言”流行这就不必多说了吧,《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凡是读过的人都能深深体会到文字语言的特色
7
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的文字改革提倡新文学、使用白话文,是当时倡导的文字思想
上一篇:话春茶“五经”
下一篇:怎样一日游尽西递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