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05今日阅读:168今日分享:49

2018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中国传统节日

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测常识判断部分对于我国传统节日风俗的考察很多。例如,2014国考考察了“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这些诗句所对应的中国传统节日。在省考中也经常考察节日的来历。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传统习俗离我们越来越远,小编汇总了相关知识,考生需记忆学习。
方法/步骤
1

一、传统节日

2

二、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  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宵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寒食节:“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节:“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中秋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

三、传统节日或习俗的来历  春节:舜继天子位,带领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  元宵节燃灯:明帝提倡佛教,听说正月十五佛教僧人会观佛舍利,点灯敬佛,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点灯敬佛,并令士族庶民都挂灯。元宵节燃灯的习俗从而逐渐形成。  清明节祭祖: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端午节吃粽子: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当地百姓闻讯划船捞救,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中秋节吃月饼: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广大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搜查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派人把“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并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起义成功后,朱元璋下令将起兵时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