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87今日阅读:103今日分享:49

“小胖墩”越来越多 不健康零食是罪魁祸首

核心提示:现在,“小胖墩”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不健康零食是罪魁祸首。日前,贵州一位体重达87.5公斤的13岁女孩因病理性肥胖综合征去世。生前,其父亲一直认为能吃是好事。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想法。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5岁以下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已上升到8.5%,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同时有研究指出,中国有12%的儿童超重。专家指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了儿童肥胖的发展,尤其是不健康零食已成为越来越多孩子肥胖的主要原因。面对零食,妈妈们有点困惑  专家解读:零食可以吃但也有“讲究”  专家介绍,零食可为儿童提供一定的能量及营养素,科学、合理地消费零食,补充一日三餐所缺少的食物种类,可以达到膳食平衡、促进其生长发育的目的,但是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首先就是要想清楚给孩子什么样的零食,最好的莫过于新鲜天然的零食。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新鲜天然的食品,如奶类、蔬果类坚果类等,它们既好吃,又富有营养。所以,可经常选择食用。在选择时切不可顾着孩子自己的口味与喜好,而忽略了是否有营养、是否有利于健康。  其次要注意吃零食的时间,不要因为零食而影响了正餐。吃零食不要距离正餐太近,应在两餐中间吃。每天吃零食的次数应尽量控制在3次内,量不宜过多,这样才不会影响正餐。另外,睡前也不应吃零食,否则不利于消化吸收及睡眠,还增加了患龋齿的危险。  最后一点是家长们尤其要注意的,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孩子无意识地吃零食。许多孩子喜欢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关电视时发现已经吃完了两包脆脆卷,一包爆米花……在这种无意识的过程中,孩子吃的零食经常会过量。因此,建议父母帮助孩子养成有计划食用零食的习惯,预先准备少量或者小包装的零食,避免无意识地吃得过多。医生提醒:能吃不一定是好事  温馨提示:零食也分级别  早在2007年,卫生部就公布了《儿童零食消费指南》,将儿童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三个级别,以便家长们酌情为孩子购买。  可经常食用的零食(可每天食用):低脂、低盐、低糖类。如:水煮蛋、无糖或低糖燕麦片、煮玉米、全麦面包、全麦饼干、豆浆、烤黄豆、香蕉、西红柿、黄瓜、梨、桃、苹果、柑橘、西瓜、葡萄、纯鲜牛奶、纯酸奶、瓜子、大杏仁、松子、榛子,蒸、煮、烤制的红薯、土豆,不加糖的鲜榨橙汁、西瓜汁、芹菜汁等。  适当食用的零食(每周1~2次):中等量的脂肪、盐、糖类。如:黑巧克力、牛肉片、松花蛋、火腿肠、酱鸭翅、肉脯、卤蛋、鱼片、蛋糕、月饼、怪味蚕豆、卤豆干、海苔片、苹果干、葡萄干、奶酪、奶片、琥珀核桃仁、花生酱、盐焗腰果、甘薯球、地瓜干、果汁含量超过30%的果(蔬)饮料如咖啡、山楂饮料、杏仁露、乳酸饮料等,鲜奶冰淇淋、水果冰淇淋。  限制食用的零食(每周不超过1次):高糖、高盐、高脂肪类。如:棉花糖、奶糖、糖豆、软糖、水果糖、话梅糖、炸鸡块、炸鸡翅、膨化食品、巧克力派、奶油夹心饼干、方便面、奶油蛋糕、罐头、蜜枣脯、胡萝卜脯、苹果脯、炼乳、炸薯片、可乐、雪糕、冰淇淋等。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