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是考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 考试焦虑父母比孩子更多。在考试之前,当考生意识到考试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时,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体验,这是面临高考或中考的学生中普遍而突出的现象。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忧虑,紧张,不安,失望,行动刻板,记忆受阻,思维发呆,并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色变白,皮肤冒汗,呼吸加深加快,大小便增加。这种心理状态持续时间过长会出现坐立不安,食欲不振,睡眠失常,影响身心健康。 这种心理是考生对考试具有自律性和责任心的表现。 1.端正考试动机,正确评价考试成绩及意义 在目前升学,就业都需要通过考试成绩来选拔的社会中,考试成绩在学生心目中无疑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不但会影响到考生的升学就业,而且会影响到家庭,学校,社会对考生的评价,把考试视为决定自己终身命运的“生死战”,认为考不好就没有前途的考生,肯定会背上过重的思想包袱,成天提心吊胆,害怕失败,而不能专注于学习本身。一旦考生改变了思维的刻板性,认识到成才道路的多渠道性,考试焦虑是会降低的。 2.调整期望值,培养良好的个性 期望值是自我确立的结果能达到的预期值和目标,它是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期望值是否适度,直接影响考生的动机程度,情绪状态和品质,也直接影响考生的动机程度,情绪状态和品质,也直接影响考生临场水平的发挥。研究表明:过高的期望值会给学生造成较强的心理压力。因为目标订得太高,超过了自身的实际能力,就会在活动中担心没有实现的把握而失去信心,同时,也会使考生在考前过分担忧而分散注意,因此,适当调整期望值,切合实际地提出目标和期望,这是非常重要的。 3.体能和心理准备 有不少考生在考前拼命复习功课,作息时间颠倒,生理功能紊乱,睡眠不足,缺乏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一门心思想在考前多往脑中灌些东西,致使大脑过度疲劳,体能下降,精力不济,头晕,失眠,食欲不振。所以,考生要注意充足的睡眠和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而且考生要适当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肉,鱼,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保证有充分的体力,同时也要避免高脂肪,高蛋白等营养品的过量摄入,造成消化不良和肠胃功能紊乱,体能不仅没有增强反而下降。 4.物质准备 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就应该准备好准考证,文具用品,交通工具,手表等,避免由于物质准备不足诱发考场上的焦虑。 5.自我调节 当考生意识到自己出现怯场时,不要惊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安静下来,暂停阅卷,答卷,静静伏在桌子上稍作休息,或把目光移向窗外的景色,转移注意力,停止有关考试活动的强制性回忆。 可用“调整呼吸法”,即全身放松,多次做深而均匀的呼吸,呼吸时大脑最好排除其他杂念,双眼注视一个固定的目标或微闭,反复有节奏的呼吸,这样也会很快消除怯场。 采取“积极心理暗示”方法,进行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我一定成功”、“我这次考试肯定会取得好成绩”、“这次试题很难,大家都一样”。
上一篇:重度失眠症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