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P2P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大量资金流入P2P平台,每天都有数十款新型金融产品出现在市面上,使得整个行业呈现热闹非凡的态势。各类金融机构纷纷试水,无论银行保险,还是券商基金,无不想赶上这一波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也按捺不住想要分一杯羹。但在这其中,哪个派系能够真正脱颖而出,融资易懂事长李怡新认为,这就需要我们对它们进行一一解析,对比优劣。 银行:通过P2P平台绕道监管红线? 与其他机构相比,银行介入P2P平台显然有着独特优势。在基本账户开户许可证、授信抵押方式、融资方在银行是否有授信三项指标上,银行都有信贷记录。这些记录自然增加了融资项目的信用。这一点或许将引发更多的银行进入P2P平台。而且,银行系P2P的背后就是银行的信用背书,这也是为什么传统P2P需要各种宣传和高收益率支持,而银行系的产品很快就卖光的原因。 银行系P2P平台的本质其实是传统银行利用现有的小微、零售客户,辅助利用银行的信贷审核和信用评估方式,把原本线下的信贷交易转移到P2P的线上。 除了直投之外,银行与P2P平台还存在广泛的合作关系,安迪樊表示。不同于其他的金融机构,银行与P2P平台存在特殊的关系:P2P借贷平台需要将风险保证金托管到银行,需要银行为其增信。而商业银行与P2P借贷平台双方合作的范畴则逐步从早期的风险保证金托管扩展到全部借贷资金托管,从简单账户公示到全面托管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 :直投还是承保? 保险系网络借贷平台的出现,使草根P2P平台面临巨大的压力,无论从自身资产规模还是产品营销、客户资源等,保险系的网络借贷平台都占据了极大的优势。进入P2P领域对于投资者而言则是一个利好消息。本身具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可以保证投资人的资金安全。不过,对于P2P平台是否应该提供担保仍存在争议。 与P2P的双向选择:瞄上余额理财 一方面,从“触网”以来,寻求的合作伙伴就是拥有大量沉淀资金或高质量用户的互联网平台,P2P也因巨额“站岗资金”而眼中的“大款”,积极寻求与P2P展开合作。 另一方面,由于目前P2P借贷平台的产品普遍采用每月等额本息还款,即每个月按照相等的金额收回贷款的本金和利息。如果客户希望保证预期收益率就需要在每月回款后立马把钱再投出去,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但是,如果能够加入余额理财功能充分利用客户的沉淀资金,不仅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投资者的综合收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P2P借贷平台的客户黏度,因此P2P借贷平台进行合作。 券商系P2P:共享资源多方发力 与此同时,目前已经有P2P平台玩起了股票配资业务。安迪杯解释具体路径为:借款人用少量自有资金做本金,向投资人借入几倍杠杆资金,资金全部注入平台指定的第三方账户中;然后,借款人作为操盘手操作这笔资金,但不能提现。当借款人的自有资金减去利息产生亏损后,平台就将这个账户自动平仓,把剩余本金和利息返还给出资人。该业务模式已经接近证券信用交易业务,这或许能成为券商系P2P发挥券商基因的途径。 与P2P“双向借道” 目前,在传统的金融机构中,尚未以股权形式进入P2P行业。但是这并不代表两者之间完全没有关系。当前已经出现了P2P与信托合作的“双向借道”模式。具体而言,P2P平台可以通过信托找到新的资金出口,可以借机向正规金融领域渗透。不过,由于信托计划涉及的金额一般较大,只有在平台实力、交易量、用户等方面具有足够优势的P2P平合作。中美安迪的角度来看,在同业业务监管不断加强的背景下,从银行得到资金来源有限,而P2P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点。同时,这也可介入互联网金融浪潮的一种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分羹:人力与专业是短板 今年以来,已发布公告表示拟设立互联网金融平台,多数都涉及P2P业务。布局P2P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单打独斗”,全资设立;第二种就是“组团”。纷纷进军P2P行业,安迪樊认为,应警惕形式意义大过业务实际创新;进军P2P虽较民间借贷更具公信力,但互联网金融行业目前已呈现高度复杂性,在人力与专业上有所不足。
上一篇:挑选好基金的一些方法
下一篇:普通家庭的理财有什么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