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章立制,规范运作。 一是把政协工作列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在上级党委对下级党建工作进行考核中,将“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列入考核内容,主要考核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意见中有关对党委的规定的任务完成情况。同时,将办理政协提案列入政府及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完不成的予以扣分。 二是扩大协商活动委员参与面。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协商活动,应让每个界别都有委员参加,以便在更大范围内让委员行使话语权,做到集思广益。 三是协商的内容要让委员提前知晓,便于有时间征求本界别群众意见,特别是征求社会最底层群众的意见。 四是协商的形式要程序化。政协委员参加协商活动有哪些程序,怎么实施,要建立议事规划和工作程序,保证委员参加协商活动有序进行。 五是构建机制。主要构建委员联系机制、参政成果反馈机制、委员管理约束机制、激励机制,调动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三、明确原则,统一要求。 首先,把握政协性质。要帮助委员熟悉政协理论和基本知识,明确政协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是用好话语权的前提。其次,突出两大主题。政协因团结而产生,依团结而存在,靠团结而发展。话语权体现团结,要义在于团结。“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真团结是大境界”。坚持体谅包容不同声音,尊重理解不同意见,才能“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是用好话语权的基本指向。 再次,定位政协角度。政协是“议政而不行政、献策而不决策、立论而不立法”。要尽职不越位,切实不表面,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不求说了“算”,但求说得“对”,这是用好话语权的着力方位。
四、加强培训,营造环境 一是加强培训。要进一步拓宽培训面,使委员知识面更广,知识层次更高;要创新培训形式,适应履职需求;要丰富培训载体,运用讲座、印发资料、订阅政协报刊、举办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培训委员工作的水平。 二是营造环境。要为政协委员履行话语权营造良好环境。以政协专委会、界别小组为载体,为委员履职搭建平台。要营造知情环境。定期举行情况通报会、对口协商会、专题考察等,使委员知上情、明下情。要营造真言环境。支持政协委员在各种会议上畅所欲言,反映民意,直抒已见。下功夫落实委员提案,力争做到办理的时效快、质量高。要营造履职环境。在开展的专题调研活动、专题议政会、专题视察、民主评议、反映社情民意等工作中,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使政协委员集中精力搞好履职活动。
注意目的性, 真实性,体现战略性、超前性、针对性和可行性。